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材料内容表明早期的殖民扩张( )
A.具有野蛮的掠夺性 |
B.目的是为了传播本国的思想文化 |
C.扩张主要是为侵略东方的古国 |
D.导致了东方从属于西方 |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名的《罗马法的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天主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最为持久的征服”的具体表现是
A.确立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
B.由公民法到万民法,首创国际法的概念 |
C.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
D.编订了《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善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 B.保留习惯旧俗 |
C.强调法官至上 | D.体现人人平等 |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