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R是1~18号元素中的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以下特点:
①元素X原子的M层比L层少3个电子;
②元素Y的2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③元素Z原子的L层比M层多5个电子;
④元素R原子的L层比K层多3个电子,
其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 A.X | B.Y | C.Z | D.R |
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pH=5的H2S溶液中,c(H+)= c(HS-)=1×10—5 mol·L—1 |
| 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
| 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混合:c(Na+)+ c(H+)=c(OH-)+c( HC2O4-) |
| D.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 |
证明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加入盐酸 |
| B.加入Ba(OH)2溶液 |
| C.测定溶液的pH值 |
| D.加入品红溶液 |
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在含Ba(OH)2、KOH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2: Ba(OH)2、KOH、K2CO3、BaCO3 |
| B.在含NH4+、Al3+、H+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OH溶液:H+、Al3+、NH4+、Al(OH)3 |
| C.在含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Al(OH)3、OH-、CO32- |
| 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2+、Ag+、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Ag+、Cu2+、H+、Fe2+ |
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恒定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M和一定量的N,发生如下反应:M(g)+N(g)
E(g)。当反应进行到4 min 时达到平衡,测得M的浓度为0.2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 min时,E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mol/L |
| B.4 min时,用M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
| C.4 min后,向容器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稀有气体,M的物质的量减小 |
| D.4 min时,M的转化率为80% |
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判断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序号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 A |
将0.1 mol·L-1氨水稀释成0.01 mol·L-1,测得pH由11.1变成 10.6 |
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
| B |
常温下,测得饱和Na2CO3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HCO3溶液 |
常温下水解程度: CO32- >HCO3 - |
| C |
向25 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 |
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 |
| D |
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 |
产生的气体为乙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