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胺菊酯的重要原料,结构式为,可用下列路线合成。
已知 :,
。
(1)C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A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
(2)D中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___,C→D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反应物A属于不饱和烃 |
B.该产品的化学式为C8H10O3 |
C.在B→C反应中,不能先催化氧化,再与HBr加成 |
D.D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吸收峰 |
图表法、图象法是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第三周期某主族元素M的电离能情况如图(A)所示。则M元素位于周期表的_____族,根据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推断在M元素所在周期的所有元素中,M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最小)范围为______<M<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图B是研究部分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变化规律的图像,折线c可以表达出第_______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规律。不同同学对某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趋势画出了两条折线——折线a和折线b,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填“a”或“b”),请说明A点代表的的氢化物的沸点较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C是表示表示第三周期8种元素单质的熔点(℃)折线图,已知序号“1”对应的点代表Ar,其中序号“8”代表 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_(填图C中的序号)。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T |
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
X |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共占据5个原子轨道且有2个未成对电子, |
Y |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
Z |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
(1)元素T的原子最外层共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 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下列表述中能证明“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元素X和元素Y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5)CO和Y2是等电子体,CO和Y2的结构均可表示为A≡B的形式(A、B可表示相同元素的原子也可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表是两者的键能数据:(单位:kJ/mol)
A-B |
A=B |
A≡B |
|
CO |
357.7 |
798.9 |
1071.9 |
Y2 |
154.8 |
418.4 |
941.7 |
结合数据说明CO比Y2活泼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 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1)X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2)由粮食发酵获得X的化学变化过程中,最主要的两个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X制取乙烯,该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__ .
(6分)下列七种晶体:
A.二氧化硅 | B.乙烷晶体 | C.碳酸钠 | D.氯化钠 E.晶体氩F.过氧化氢 G.镁(用字母填空) |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分子晶体是__________。
(2)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晶体是____________,含有离子键、共价键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且导电时未发生化学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受热熔化需克服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受热熔化后化学键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
(Ⅰ)现有下列物质: ①NaCl晶体 ②液态SO2 ③纯醋酸 ④硫酸钡 ⑤铜 ⑥酒精(C2H5OH) ⑦熔化的KCl ⑧NaOH溶液
请用以上物质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在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是 ;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3)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
(Ⅱ)
某化学实验小组探究市售食用白醋中醋酸的的准确浓度,取25.00mL某品牌食用白
醋于锥形瓶中,在实验室用浓度为cb mol/L的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
(1)左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l mL,
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 mL。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
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1/L,三次实
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 |
26.02 |
25.35 |
25.30 |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
其原因可能是 。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B.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未润洗
D.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
c= 。
(Ⅲ)
已知:在25时H2OH++OH- KW=10-14 CH3COOH
H++ CH3COO- Ka=1.8×10-5
(1)取适量醋酸溶液,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此时溶液中C(H+)与C(CH3COOH)
的比值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醋酸钠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当升高温度时,C(OH—)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
(3)0.5mol·L-1醋酸钠溶液pH为m,其水解的程度(已水解的醋酸钠与原有醋酸钠
的比值)为a;1mol·L-1醋酸钠溶液pH为n,水解的程度为b,则m与n的关系
为 ,a与b的关系为 (填“大于”“小于”“等于”);
(4)将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5)若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pH<7,则c(Na+)_______________ c(CH3COO-)(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若由pH=3的HA溶液V1mL与pH=11的NaOH{溶液V2 mL。混合而得,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H+)+c(OH-)=2×10-7mol·L-1
B.若V1=V2,反应后溶液pH一定等于7
C.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大于V2
D.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则V1一定小于V2
(7)在某溶液中含Mg2+、Cd2+、Zn2+三种离子的浓度均为0.01mol·L-1。向其中加入固
体醋酸钠后测得溶液的C(OH-)为2.2×10-5mol·L-1,以上三种金属离子中
能生成沉淀,原因是
(KSP[Mg(OH)2]=1.8×10-11、KSP[Zn(OH)2]=1.2×10-17、KSP[Cd(OH)2]=2.5×10-14)
(8)取10mL0.5mol·L-1盐酸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则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