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君子之多:赞赏
B.以恩泽市:收买
C.数千百言凡:凡是
D.会有恶居易者素:向来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
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辽史》卷一百五 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
[注]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委:积聚
B.始至,府廪皆空 廪:粮仓
C.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籍:簿册
D.初除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B.帝问以外事,多荐之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贼弃所掠而遁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D.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人望施政以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③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④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⑤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最终说服了上司。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对凶狠残暴的官吏,他暗中查清他们的劣迹,将其刑惩发配。
C.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
D.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
译文:
(2)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
译文:
(3)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后,夜梦有—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人为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奄至广都奄:忽然
B.以殄百姓殄:通“腆”,使……好
C.亮教答曰教:指上对下的告逾
D.思惟背亲舍德惟:希望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碗见推之后见推:被审讯罪状
B.呼问占梦赵直占梦:根据梦中情景预测吉凶
C.举茂才,琬固让刘邕茂才:即“秀才”。后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
D.后事宜以付流后事:指诸葛亮的丧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表示受任官职的一项是()
A.除广都长B.辟琬为东曹掾 C.举茂才 D.迁为参军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成为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②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③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④背亲合德,以殄百姓⑤丞相亮开府,辟琉为东曹掾⑥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A.①④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②③⑥
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主刘备出访广都,见蒋琬不理政事;喝得大醉,要给他定罪,但诸葛亮为他求情,说他是国家的人才,不是方圆百里的小才。
B.蒋琬被免职以后,曾问赵直占梦,得知主公一定会秉公办事,这是大福将至的预兆。
C.蒋琬坚辞茂才之举,诸葛亮认为这样做即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又让大家心里不痛快。
D.蒋琬深得诸葛亮赏识与器重,以州中小吏而最终成为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重要的原因是他处理政事以大体为重,而不追求表面形式。
6.翻译下面几句话。
(1)以是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译文:。
(2)公琰託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5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节选自《后汉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尚: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视事: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案:立案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好之,遂就经学 B.为奉贼所略,遂至于此
(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何以识黄昌邪D.昌乃出足示之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
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大姓们吓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译文:
⑵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译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5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綮戟①,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蔚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②,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
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天下幸甚。唯匈奴未譬圣德,威侮二垂,陵虐中国,臣恐武猛之将虽勤,亦未得解甲囊③弓也。夫勤而不息亦怨。劳而不休亦怨,怨恨之师,难复责功。臣伏睹将帅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于内郡,然后即戎出命,不敢有恨。臣愚以为“师克在和不在众”,陛下虽垂念北边,亦当颇泄用之。圣王之政,必因人心。
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刨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④授爵所不辞也。惟陛下哀矜!
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注]①棨戟(qǐjī):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作前导的一种仪仗。
②如信臣:曾任南阳太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事。
③畿(gāo):盛弓箭和铠甲的口袋。
④析珪: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按爵位高低,分颁珪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敕晓:奉皇命晓谕。
B.怨恨之师,难复责功 责功:要求(他们)有功劳。
C.陛下虽垂念北边,亦当颇泄用之泄用:杂用,轮换交替调用之意。
D.超受大恩,牧养不称牧养:治理教化(一方)。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 B.性节俭而政治清平
C.造作水排,铸为农器 D.威侮二垂,陵虐中国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与长史急焚其船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性节俭而政治清平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圣王之政,必因人心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在建武元年中三次升迁,被皇上委以重任。在当时政权还不很稳定的情况下,杜诗为天下安定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B.杜诗在任南阳太守时,一方面诛暴立威,一方面发展生产,使百姓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深得百姓爱戴,被称为父母官。
C.杜诗请求辞职的原因之一是:他理解守边将领长期在外,已有怨愤情绪,都希望能到内地郡中任职。为朝廷计议,他愿意让出职位。
D.杜诗请求辞职的原因之二是:自己长期担任要职,在治理、教化百姓的过程中、确实也有不称职的地方。于是上疏奏自动要求降职。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
译文:
C.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崔思兢,则天朝,或告其从兄宣谋反,付御史张行岌按之。告者先诱藏宣家妾。而云:妾将发其谋,宣乃杀之,投尸于洛水。行岌按,略无状。则天怒,令重按。行岌奏如初。则天曰:“崔宣反状分明,汝宽纵之。我令俊臣勘,汝毋悔。”行岌曰:“臣推事不若俊臣,陛下委臣,须实状。若顺旨妄族人,岂法官所守?臣必以为陛下试臣耳。”则天厉色曰:“崔宣若实曾杀妾,反状自明矣,不获妾,如何自雪?”行岌惧,逼宣家令访妾。
思兢乃于中桥南北多置钱帛,募匿妾者。数日,略无所闻,而其家每窃议事,则告者辄知之。思兢揣家中有同谋者,乃佯谓宣妻曰:“须绢三百匹,顾刺客杀告者。”而侵晨伏于台前。宣家有馆客姓舒,婺州人,言行无缺,为宣家服役,宣委之同于子弟。须臾,见其人至台赂阍人,以通于告者。告者遂称云:“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台中惊扰。思兢素重馆客,不知疑。密随之,到天津桥,料其无由至台,乃骂之曰:“无赖险獠,崔家破家,必引汝同谋,何路自雪?汝幸能出崔家妾,我遗汝五百缣,归乡足成百年之业。不然,则亦杀汝必矣。”其人悔谢。乃引思兢于告者之家,搜获其妾。宣乃得免。
(刘肃《大唐新卷•卷494》)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其家每窃议事,则告者辄知之。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不赂而胜之之势。
B.而云妾将发其谋,宣乃杀之。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须臾,见其人至台阁赂阍人。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思兢乃于中桥南北多置钱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选出全是描写“同谋者”言行的一组
①先诱藏宣家妾。②侵晨伏于台前。③言行无缺。④至台赂阍人。
⑤其人悔谢。⑥引思兢于告者之家。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⑤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发生在武则天时期的一件冤案:崔宣被人陷害谋反,几遭杀身之祸。
B.御史张行岌开始处理这个案件时,找不到一点证据,最后逼着崔宣家找妾,终于为崔宣洗雪冤屈。
C.由于每次在家中暗地里商量的事情,诬告者都能很快知晓,崔思兢由此断定家里有内奸,于是将计就计,查出内奸,搜获崔宣的妾。
D.崔思兢假装不知情,像对待自家子弟那样,委派姓舒的馆客到御史台,买通看门人,向诬告者传递崔家要雇主刺客的假消息。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宣的妾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她被诬告者所收买,被藏起来,她能否被找出来,就成了办案的关键。
B.武则天开始相信诬告者的话,认为崔宣是谋反的,如果不是御史的坚持,崔宣早就被杀了。
C.御史张行岌是一位以事实为依据、执法严明的法官,他始终不畏淫威,并亲自明查暗访。
D.崔思兢平素非常重情义,这次崔思兢对忘恩负义的馆客说,只要他能找出崔家的妾,就送给他五百缣让他养老,否则他必遭杀身之祸。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或告其从兄宣谋反,付御史张行岌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陛下委臣,须实状。若顺旨妄族人,岂法官所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