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1: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2: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这给当地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当地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上述材料体现了有关规律的什么哲学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共筑中国梦,需要文艺工作者有担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不少的选秀节目,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有些作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商业气息越来越浓。个别艺人涉黄、涉毒、涉赌等事件频现,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等。
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魂的躯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文艺工作者应有的作为

“新常态”一词正在成为中国决策层宏观调控乃至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面对“新常态”需要“新思维”。
材料一:

(1)概括材料一中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材料二:作为创新驱动示范的C区,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机遇,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新常态下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运营,努力成为国际一流的通用飞机制造商。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立足“互联网+”的优势,改造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国际电子商务平台。产城融合,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农村土地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增强消费动力,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局面。
(2)结合材料二,说明C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如何主动作为适应经济新常态?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知识,解释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形势新常态的研判是科学的。
材料三: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持续的 “公招热”近年来在全国很多地区有所降温。公务员政治生态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手中的权力不能 “任性”了,权力制约有明法,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确权必须为。 “慵懒散浮拖”、不作为、乱作为要追责,须循规矩。人民群众的眼睛更雪亮,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待遇也规范和透明了,不义之财不可取。这一切都要求公务人员调整传统思维,主动适应政治新常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4)结合材料三,运用“为人民服务政府”的知识,说明公务员在新常态下的思维转换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深改”元年,广东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已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强省的广东展现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这主要在于改革、开放、创新、民生和平衡的 “五个引领”。一、仅一年间,广东就取消和下放69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压缩89%以上……行政审批制度、企业投资体制、商事登记制度等系列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积聚了广东发展的能量。二、无论是粤港澳,还是东盟、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广东一直走在开放合作的前沿。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获批,这将开启新一轮开放格局,开启广东的新未来。三、创新已成广东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华为、中兴、格力等一大批从小厂成长起来的跨国企业书写了“广东智造”的辉煌。四、2014年初,广东首次把“底线民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省民生类财政支出全年增长11.2%。五、广东力求各项政策的“总效应平衡”,提质增效,扭住了转方式主线,实现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相互促进,有力防止了实体经济下行。
材料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着眼于规范人们的一言一行,从生活小事抓起,注重塑造点滴文明,提升社会公德水平,在全省范围重点实施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网络文明等文明引导行动。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准则》。围绕解决食品药品行业的“假冒伪劣”、行政执法机关的“慵懒散奢”、窗口单位的“脏乱差冷”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深入食品药品企业、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明察暗访,并进行“道德评议”活动。某市通过加强地方立法、强化行政约束等做法,对行人闯红灯、公共场所违反公德行为进行处罚,引导人们恪守公德、增强自律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某市在主流媒体开辟《文明新闻》专栏,对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某市文明餐桌的经验在《人民日报》上推介。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相关知识,谈谈广东在经济新常态下可供借鉴的经验。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请你为经济下滑压力不断加大情况下的广东企业出谋划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知识,身在广东的你该为广东文化强省自觉地做些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梦”是新时期中国战略目标的制高点,但如果光有宏大高远的战略目标,却没有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并且没有保障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的有力举措,任何伟大的战略目标都只能是空想。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形成和提出充分说明: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明晰可见的;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想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有步骤实现的。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1997年
十五大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7年
十七大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学依据
(2)结合材料一,简述该探索历程中所体现的认识过程特点及其方法论原则;“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谈谈材料中所体现的方法论道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推动科技创新重在教育,教育话题是历年两会热门话题之一,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些年,国家对教育公平看得重、抓得紧,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客观看,事关教育公平的诸多难题仍有待进一步求解。
材料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看,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了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文艺创作最广阔也最深厚的时代舞台。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1)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国家性质和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依据。
(2)材料二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标准?结合材料二,用实践的观点说明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避免作品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