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分别进行以下3个实验:
①Mg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②稀H2SO4和BaCl2溶液反应
③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本组废液缸里废液颜色与另一小组不一样,在征得老师同意后,两组同学各自对本小组的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缸里的废液成分有什么?
【查阅资料】微溶物质在反应物中视作可溶物,在生成物中视为不溶物。
【实验探究】
(一)第1小组的探究:
1.小东首先把呈浑浊状态的废液进行分离,得红色澄清滤液和滤渣。
2.小刚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判断出滤渣中含有BaSO4、Mg(OH)2两种沉淀,他的理由是 ,请你写出生成其中一种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3.小西对滤液成分(除酚酞、水外,下同)进行分析,认为滤液中一定含NaOH和NaCl,并对可能有的成分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滤液中含有BaCl2
猜想2:滤液中含有Na2SO4
猜想3:滤液中含有BaCl2、Na2SO4
(1)小强认为猜想3是不成立的,因为 ;
(2)小雨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证明猜想2成立。
(二)第2小组的探究:
第2小组首先对废液进行了分离,得无色滤液和少量滤渣,然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下图。请据此判断,滤液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实验过程中滤液颜色的变化为 。
【交流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后的废液要进行处理才能排放,否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测定氯化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有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1)方案1:
请问:①要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必须测量的数据是:碳酸钡的质量和
②若过滤所得固体未经洗涤即烘干称重,测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方案2:通过测定样品和足量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来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若测得各物质质量(g):样品质量为a,所用硫酸溶液质量为b,完全反应后混合溶液质量为c,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g。(用a、b、c表示)
小亮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人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实验分组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集气瓶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① |
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
10 |
20 |
30 |
40 |
50 |
31 |
33 |
35 |
37 |
39 |
34 |
带火星木条状况 |
微亮 |
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很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复燃 |
很亮 |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⑵在使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的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此反应中二氧化锰起作用;
⑶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填“是”或“否’')。
⑷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 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 %。
⑸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⑹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下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
⑺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
《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上图的A、B两套装置。
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进行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mL) |
20 |
18 |
19 |
17 |
21 |
19 |
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实验分析》(1)红磷要过量的原因是;
(2)弹簧夹打开的适宜时机是;
(3)实验结束,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l/5,可能的原因是
①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③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④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改进实验》
(1)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装置,优点是:。
(2) 第三小组同学设计了D实验装置,优点是:。
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亮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 B、 C。向试管内各加入 3 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
A |
B |
C |
水沸腾所用时间(/s) |
90 |
30 |
45 |
由此小亮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根据他的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氢氧化铜固体受热分解能得到两种氧化物,一种为固体,另一种是无色液体。某化学活动小组为确定这种固体产物是什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假设》:生成的固体产物 ①可能是氧化亚铜(Cu2O)(红色) ;
②可能是。
《设计实验》:小明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
反应制得氢氧化铜,放入试管中,使其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如下图),观察到蓝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请指出仪器名称:a,b。
《推测结论》:猜想______成立。
《形成结论》:写出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知:(1)此黑色固体可用氢气还原,则小明选择下列________装置进行实验;
(2)已知Cu2O有如下性质:Cu2O+H2SO4==Cu+CuSO4+H2O ,在用氢气还原黑色固体后得到的铜中常混有少量Cu2O,取此Cu和Cu2O的
混合物共10g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 过滤得9.5g固体,则此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拓展与思考》:小华也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但得到的沉淀不呈蓝色,而是浅绿色的;他又将此浊液加热直至沸腾,观察不到有分解变黑的迹象。为什么?小华查找资料得知,该浅绿色沉淀物是溶解度极小的碱式硫酸铜,其化学式为Cu4(OH)6SO4,同时还生成硫酸钠;此浅绿色沉淀能与酸反应,形成蓝色溶液。则碱式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
价为______,请帮小华写出生成浅绿色沉淀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小华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浅绿色沉淀中含有硫酸根, 于是将沉淀过滤、洗涤,把沉淀再溶解在足量的无色溶液A中,取所得溶液滴加无色溶液B,若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则表示原浅绿色沉淀中有SO42-,试推测:(1)无色溶液A的化学式是 ,无色溶液B的化学式是 ;
(2)写出产生白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