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通过贵族的妥协让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
| B.通过平民的不断斗争来保障平民的利益 |
| C.适度调整公民内部关系来稳定社会秩序 |
| D.借助频繁的领土扩张来维护帝国的统治 |
据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
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 B.北魏当时的保守势力强大 |
| C.孝文帝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 |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
如图是《中国的世界纪录》中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统计数据图,出现图示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B.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 |
| C.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 | D.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
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
|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
|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
| D.《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
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
科技发明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 件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 公元1501~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