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复杂深奥)。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随意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①文中的“原理”是指分权制衡原则
②“秦之定制”奠定了后世的基本政治格局
③作者认为“后世”的官制没有创新
④作者于对“原理”的开创者持赞赏态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

A.消灭六国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严刑峻法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了他们的饭碗。”这个时代

A.依然实行分封制         B.摒弃了诸子百家思想
C.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沿用 D.门阀士族遭到严重打击

《元史·桑哥传》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番(即吐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番来朝见於宜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下列对上述两则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两则有关宣政院的史料相互矛盾 B.唐代由宣政院负责接待吐番使者
C.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 D.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始于唐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