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晚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的重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与救亡图存的民族要求结合起来
D.维新派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B.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的《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20世纪初,巴黎、柏林和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了国家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A.铁路和飞机 B.报纸和广播
C.电影和电视 D.网络和漫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