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敏现在变得让父母越来越难理解。她今年13岁,上初二。从小就是乖乖女的她,学习成绩好,听老师、父母的话。可就是这么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就开始变了。刚上初一的时候还好一点,也还会按时做作业,按时休息,只是跟父母的沟通没有那么多了。可是到了初二,小敏不仅不跟父母交流,反而对父母说的话感到了极度不耐烦。现在,小敏的父母几乎一天都没法和她说一句话,只要跟她讲话,哪怕只是讲“早点睡觉吧”,她都会紧锁眉头,觉得父母真是啰嗦得要命。到了周末就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几个小时。父母不能说她,只要父母一说她玩游戏时间长了,她就说父母根本不理解她,还说父母这样干涉自己“简直愚蠢透顶”。每天一从学校回家,就进房间把房门锁起来。小敏自己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的做法可能比较过分,但是她就是控制不了,她就是想干自己的事情,就是一看到父母就会生气。

(1)小敏的变化说明了她正处于什么样的矛盾状态中?
(2)对于青春期的矛盾和烦恼你是怎样认识的?
(3)小敏应怎样正确处理自己的矛盾和烦恼?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四中全会首提建设“法治体系”。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1)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说明了什么?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3)有人说“只要国家司法机关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就能够实现依法治国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014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10月3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落下帷幕。经过七轮激烈角逐,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的13岁男孩陈柯羽击败场上的其他19名选手,荣耀登顶。汉听大会一度引发了“提笔忘字”、“汉字危机”、“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等有关汉字之忧的讨论。为此而发起了“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一位网友曾说“焐热汉字,其实是在焐热我们文化的根。”
(1)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此类活动有何意义?
(2)这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提笔忘字”、“汉字危机”、“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引起国人关注和思考,为此而发起了“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作为当代的中学生,请对如何维护和弘扬汉字文化提三条合理化建议。(提示:可从国家、学校、个人角度思考)

情景一:暑期来自嘉兴和舟山不同学校的20名同学参加了2014年中韩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体验活动。

情景
问题
在一场展示中国传统音乐活动中,沈春同学准备的独奏节目因故取消,而要其参加合奏表演,她想到为这次独奏已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一时感到沮丧……
(1)如果你是她,该怎么做?为什么?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受到中方组织单位的高度赞扬:“你们20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像一个人一样,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风采。”
(2)这种风采折射出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在返校途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尽管我们还是初中生,但我们为自己能够承担起这次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而感到自豪。”
(3)你能从同学们关于“使命”的感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情景二:2008年,南通沈绣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3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比利时国王赠送沈绣作品《国王菲利普合家欢》,这是南通沈寿艺术馆继为奥巴马、普京等绣像后第四次承担制造的国礼,南通沈绣声誉远扬,订单不断。但同时又因刺绣人员有限,后继无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资金和传承场所缺乏,无法培养刺绣新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严重阻碍沈绣艺术的传承、繁荣与发展。
(4)作为南通市民,我们拥有一颗爱乡热忱之心。结合材料,为了促进南通沈绣艺术更好的繁荣发展,请你积极为之出谋划策。

材料一:维吾尔族小姑娘阿古丽随妈妈来到南通生活,就近在某实验学校学习。小姑娘能歌善舞,但由于学习基础差,语言障碍等原因,几次考试都不理想,为此她很苦闷,渐渐地她觉得在班级抬不起头,也不愿意主动与同学交流,总是游离于班级活动之外,感觉很烦恼很孤单。
(1)如果你是阿古丽的朋友,该如何劝导、帮助她消除烦恼呢?
材料二:刘盛兰——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他的无私举动,打动了无数中国人。
(2)为什么刘盛兰的无私举动打动了无数中国人?
(3)“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属于哪一类建设活动?举办这一评选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马年第一天,央视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激发了民众的热议,盐城市某校思想品德课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有关"家风"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认识提升】探究活动开始后,同学们通过走访和收集材料懂得,家风又指门风,它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老师发现,部分同学对家风存有种种模糊认识:有人认为,家风看不见摸不着,对个人成长意义不大;还有人认为,家风向来是大户人家的私事,与国家无关。据此,老师觉得有必要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决定就"良好家风对个人、对国家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1)假如你也参与讨论,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发言要点。
【交流反思】
家规是家风的集中反映,在交流"你的家规是什么"的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

小敏的发言
一旦我把饭吃剩下,我妈就念叨谁知盘中餐,还要我说粒粒皆辛苦。
小莉的发言
我爸妈从小要求我对人要有礼貌,与人为善。
小琴的发言
我爸妈经常告诫我,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贪,违法的事不能做。
小飞的发言
我爸发现我因做错事而撒谎就会狠狠地揍我。
小帆的发言
我爸妈总是让我集中精力好好学习,不许我跟其他人交往。

(2)前三位家长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请说明他们的做法分别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优良传统?它们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后两位家长的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请你选择其中一 位家长的做法进行具体分析。
【落实行动】
文化盐城,最是书香能致远。近年来,盐城市持续、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滚滚书香满溢盐阜大地,为良好家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师倡导同学们和家长一起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让书香弥散到我市的每个角落,成为盐城市民的普遍家风。
(3)请你就如何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家风提两条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