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共17分)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 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高达到70%以上,并且积极进行扶贫开发。 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
材料二:全国人大代表如何履职?如果你还停留在“代表组团调研”的认知阶段,那就out啦!很多全国人大代表都开通了实名微信公共账号,并且拥有大量的粉丝,通过微信履职已经成为很多人大代表的“新常态”。利用微信平台收集基层"小伙伴"声音,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纷纷留言。
(1)针对材料一有人认为:“国家要加快实施扶贫工作,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这样就能实现共同富裕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2)请你谈谈材料二体现了思想政治课中哪些观点
(3)网民在行使什么权利?除了上述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那些方式来行使这些权利?( 4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是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张杨在2014年“五一”放假期间的一些生活片段:
5月1日,爸爸妈妈带我去游隐水洞、陆水湖,一天都觉得心旷神怡。
5月2日,上午在小区里散步时,发现两个大人在打架,我上去想拉开他们,结果挨了两拳。回家后,妈妈既表扬又批评了我,还给我讲了未成年人维护正义的方法。
下午我先到附近游戏厅玩游戏,后来和同学一起打麻将。虽筋疲力尽,但觉得非常刺激。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分清是非”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指出张杨同学生活片段中的庸俗情趣,同时请你就青少年应该如何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给张杨同学提两条建议。
(2)张扬同学这样的未成年人应该如何维护正义?

在《与法同行》这一单元里,有一些寓意深刻的“不等式”:
(1)宪法>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该不等式体现了什么法律知识?
(2)请判断:是“法>权”,还是“权>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某校八年级同学围绕该主题,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2014年8月前几个月是青奥会前最紧张的时间。为如期完成青奥会的配套场馆建设,一些施工单位昼夜施工,影响了周边市民正常休息。一位市民通过市长信箱,建议施工单位在夜晚不要施工。
材料二:2014年5月3日,第九届南京市中小学生旧图书交易节在南京科技馆举行,近千名中小学生将自己的闲置教辅书、课外书、文具、玩具等带到活动现场进行交易。活动结束时,学生们还将未交易的图书等,捐至活动现场的捐书台,由主办单位转捐给农村学校。
(1)运用权利和义务方面的知识,分析以上材料。
(2)请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让我们学法守法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倡议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至少提两条倡议)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这是2015年2月27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活动对张纪清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既有退休的外交家——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也有科技泰斗——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还有更多的普通百姓,他们都是受之无愧的道德模范。
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评选的标准
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
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
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观点,对的打“√”,错的打“×”。
①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
②捐款是善举,但以“炎黄”的名义捐款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
(2)结合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评选的标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当选为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原因。

阅读下边漫画,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2)苏小菲下午遭遇到什么不幸?请你为她出出主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