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梁启超家庭伦理观念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 D.儒学已成为众矢之的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 )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 B.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
C.英国有权决定中国关税税率 |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 B.商品输出的要求 |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 D.资本输出的要求 |
该图人物被后人称为“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他的升迁之快得力于()
A.操练湘军 | B.镇压太平天国 | C.创办洋务 | D.修身齐家治国 |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莫将成败论英雄”实际上包含着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
A.肯定 | B.否定 | C.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 D.上述态度全有 |
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D.给与日本巨额赔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