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遇到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大大减轻了阻力
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大大减轻了阻力
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
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戊戌变法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坍塌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 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明初下令迁十四万户富豪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

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维护了明朝封建统治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D.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

有史学家估计: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500马克。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A.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 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 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

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C.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D.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