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12分)滴定分析是一种操作简便、准确度很高的定量分析方法,它可广泛应用于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等滴定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滴定分析法进行下面两项定量分析。
(1)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NaOH的含量。实验操作为:先向混合液中加过量的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转化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
①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直接滴入盐酸,则终点颜色的变化为 ,为何此种情况能测出NaOH的含量? 。
②滴定时,若滴定管中的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处才达到滴定终点,则能否由此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2)测定某品牌的碘盐(含有碘酸钾)中碘元素的百分含量。准确称取5.000 0 g该碘盐,溶于蒸馏水,然后与足量的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混合(发生的反应为KIO3+3H2SO4+5KI
3K2SO4+3I2+3H2O),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溶液稀释至250 mL,然后用5.0×10-4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用淀粉作指示剂,反应为I2 +2S2O32-
2I-+S4O62-)。取用Na2S2O3标准溶液应该用 式滴定管。有关实验数值如下表所示(第一次滴定终点的数据如图所示,请将读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 滴定次数 |
待测液的体积(mL) |
滴定前的读数(mL) |
滴定后的读数(mL) |
| 第一次 |
25.00 |
0.00 |
V= |
| 第二次 |
25.00 |
0.00 |
14.99 |
| 第三次 |
25.00 |
0.00 |
15.01 |

该碘盐中碘元素的百分含量为 ,下列操作中,会导致所测得的碘元素的百分含量偏大的是 。
a.滴定终点时,俯视刻度
b.没有用Na2S2O3标准溶液润洗相应的滴定管
c.锥形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
某小组同学将一定浓度NaHCO3溶液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生成了沉淀。甲同学认为沉淀是CuCO3;乙同学认为沉淀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他们设计实验测定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
(1)按照甲同学的观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乙同学认为有Cu(OH)2生成的理论依据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两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
①在研究沉淀物组成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依次为、洗涤、干燥;
②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③实验过程中有以下操作步骤: a.关闭K1、K3,打开K2、K4,充分反应 b.打开K1、K4,关闭K2、K3,通入过量空气c.打开K1、K3,关闭K2、K4,通入过量空气。正确的顺序是(填选项序号,下同);若未进行步骤,将使测量结果偏低;
④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 g,装置D的质量增加了n g,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
大理石中含有的主要杂质是氧化铁,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大理石为原料制取安全无毒杀菌剂过氧化钙的主要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A的名称是;
(2)操作I的目的是;
(3)本实验需要多次使用玻璃棒,则本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
(4)写出反应②中生成CaO2·8H2O的化学方程式:;
用50 mL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 t2/℃ |
温度差 (t2-t1) /℃ |
|||
| HCl |
NaOH |
平均值 |
|||
| 1 |
25.5 |
25.0 |
25.25 |
28.5 |
3.25 |
| 2 |
24.5 |
24.5 |
24.50 |
27.5 |
3.00 |
| 3 |
25.0 |
24.5 |
24.75 |
26.5 |
1.75 |
(1)在该实验中,量取50 mL 盐酸或NaOH 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_________。
(2)装置中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其中记录的终止温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
(4)计算该实验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kJ(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 )。
(5) 如果用50 mL 0.55mol/L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通过测得的反应热计算中和热,其中和热△H会偏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3 mol/L稀盐酸:
(2)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3)配制过程中,除需要使用烧杯、量筒、玻璃棒外,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填写名称)
、。
(4)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要求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
A.用30mL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浓盐酸的体积,慢慢沿杯壁注入盛有少量蒸馏水(约30mL)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线1—2cm处
(5)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会使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
A.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线,继续加水至与刻线相切
B.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恢复到室温就进行定容
C.定容时仰视刻线
D.在配制前用已知浓度的稀盐酸润洗容量瓶
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
(1)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对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已知:
2Fe + 6H2SO4(浓)
Fe2(SO4)3 + 3SO2↑+ 6H2O。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过量的铁屑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放入烧瓶,塞紧橡皮塞,开始计时t1时开始加热,在铁屑表面逐渐产生气泡,当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控制反应温度基本不变。甲同学将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粗略地表示为图2。
图1图2
在0~t1时间段,铁屑表面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在浓硫酸中发生了__________;t1~t2时间段,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
②t2时,取少量反应液,先滴加少量新制饱和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若再滴加过量新制氯水,却发现红色褪去。同学们对红色褪去的原因提出各自的假设。乙同学的假设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你的另一种假设是__________;为了验证你的假设,请设计一种简便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
(2)另一组同学对铁和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他们用a mol Fe和含有b mol 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HNO3只被还原成NO,且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若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n(Fe3+):n(Fe2+)=2:1,则的值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