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该漫画反映的现象是( )
A.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 |
B.围湖造田,造成洪灾威胁 |
C.滥垦草原,造成风沙盛行 |
D.燃烧柴草,造成大气污染 |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草原过度放牧 | B.森林资源过度砍伐 |
C.耕地的不合理利用 | D.围湖造田 |
针对漫画中存在的问题,相应的对策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 B.禁止森林资源的砍伐 |
C.合理砍伐森林资源 | D.合理放牧 |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描出黄河。
(2)长江、黄河发源地所在的A地形区是,自西向东注入洋,长江、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游河段。
(3)B地形区是高原,该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黄河的泥沙在下游大量沉积,河床不断抬高形成“”,根本的治理措施是。
(4)“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大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是《长江之歌》的歌词,这里的“雪山、大海”是指()
A.巴颜喀拉山 渤海 | B.唐古拉山 渤海 |
C.巴颜喀拉山东海 | D.唐古拉山 东海 |
(5)C是长江干流上我国最大的三峡水电站,位于地势第二、三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资源丰富,长江中游河段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遇到暴雨,洪水排泄不畅,极易造成灾害。
读大洲和大洋图回答。
(1)填注大洋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B、D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运河。
学习探究。按下列程序的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活动材料:百叶箱1个、温度计1个、手电筒1个、数据记录及绘图工具等1套。
实践过程:①按照气温测定要求,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温度计离地面1.5米)。
②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四次观测气温。(夜晚观测请在教师指导或家长指导下进行)③记录观察结果或绘成图.(注意最高温和最低温时间)④计算当日平均气温.
观测结果:
(1)上图是一位同学的观测结果.请你分析:当天最高气温约__________℃。
(2)归纳分析: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时间);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造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
(3)拓展延伸:一年中,泰安地区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月,四季分明。
(4)原理应用:
上图是不同温度带各月气温的变化,能基本反映山东省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图,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______图。
读下图,回答问题。
(1)A图最冷月的平均气温__________(大于或小于)0℃,该气候类型分布在__________(热带、温带或寒带)。该图反映的气温与降水的关系是__________ 。
A.全年高温多雨 | B.全年低温少雨 |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2)B地的气候属于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集中分布在________。
(3)C地的气候属于__________气候,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__________℃以上,夏季__________ ,冬无严寒。
(4)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D地地处__________半球,其降水量与气温的关系是__________。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字式比例尺转化成文字式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____千米,如果量得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那么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A、B、C、D、E代表的地形中,名称为鞍部的是________。
(3)在图上用箭头标出小河F的流向。
(4)小明从甲山头穿过A地到达乙山头,放眼一望,一时难以确定方向,图上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但你一定能告诉小明,乙山头就在甲山头的________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