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回顾近代中国曾是:“百年魔怪舞翩跹”,而今“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声标志着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抗争,终于迎来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喜庆与豪迈。
材料二:“一五”期间成绩辉煌,但它本来应只是一个新的工业化时代的开端。只是,由于政治上的种种失误第一个五年计划意外的成了新中国经济史上一个特殊的标杆,“一五”成了中国大工业的开端,成了建设的象征,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材料三:流行语收集:
A 农民翻身得土地 B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C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 多快好省,赶英超美
E 一化三改 F 改革开放春风来
G 科学发展奔小康 H 特区建立谋发展
材料四: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历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49年10月1日哪一事件宣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有何意义?
(2)“一五”期间我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举两例即可)接下来由于政治上的哪些失误,使得“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3)在这些流行语中 ,发生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有哪些?其中“农民翻身得土地”是得益于我国党和政府的什么政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负面作用流行语又有哪些?从这些失误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4)材料四中“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请你结合实例说一说这一伟大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怎样不断显示出来的。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列强的步步侵略,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图方框中,填上适当的内容。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页
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五: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思想主张?
(3)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4)为实现材料五“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这个运动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奴隶社会走向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产力的变革】
(1)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农业生产技术解放了人力,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是指什么技术?
(2)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其中,秦国有一项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请写出它的名称和主持修筑的人。
【生产关系的变革】
(3)战国时期,各国确立封建制度的途径是什么?
(4)从战国开始,哪两个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文化思想的变革】
(5)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变革在文化思想领域内表现为什么?
看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该人物的姓名及其生活的历史时期。我们想了解他的言行,必须翻阅哪一本书?他在教育方面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2)他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
(3)战国时期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他的思想与图中人物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
材料二 :
材料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与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绩 |
全胜 |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
败北 |
58次 |
3次 |
4次 |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说的?体现了他怎样的主张。
(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三中的哪一项改革措施相对应?
(3)材料三中哪一项措施最有利于秦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4)请结合材料三说说材料四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5)请用一句最简洁的语言来评价改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