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探究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根据实验填空。
探究活动一:取适量原无色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后,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
(1)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一种物质后,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由此可推出:原溶液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物质名称皆可,下同)。
(2)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另一种物质后,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能证明该结论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二:为探究其他两种物质是否存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得液体均为无色溶液。
(1)加入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的X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探究活动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C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发现化学实验室一瓶块状固体已失去标签。科代表将固体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大量的气泡冒出,经检验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一集气瓶气体。同学们很兴奋,该固体可能是什么物质?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展开探究。
(1)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
(2)检验气体的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块状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 5 mL 5%(溶液浓度) H2O2溶液,各滴入2 滴相同浓度的CuSO4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 |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 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
② |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 5%H2O2溶液和5 mL 10%H2O2溶液 |
试管A、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①的目的是。
实验中滴加CuSO4溶液的目的是。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4)对于H2O2分解反应,Fe2(SO4)3溶液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2(SO4)3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如图所示,同学们分别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进行了比较。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②定量分析: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试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5)通过对上述实验过程的分析,在实验设计时,要考虑________方法的应用。
(7分)实验室有一瓶试剂的标签破损不清如下图,
甲、乙、丙三位同学对它的主要成分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该试剂主要成分是酸;
乙同学认为:该试剂主要成分是碱;
丙同学认为:该试剂主要成分是盐;
(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
(2)丙同学证实该物质是一种氮肥,则化学式是;
(3)甲同学对有关盐的知识进行了以下的整理。
氯化钾 |
氯化钙 |
氯化钠 |
氯化镁 |
氯化铝 |
氯化锌 |
氯化亚铁 |
氯化铜 |
KCl |
CaCl2 |
NaCl |
MgCl2 |
AlCl3 |
ZnCl2 |
FeCl2 |
CuCl2 |
反思:
①根据以上盐中的金属元素的排列,可以得出是依据顺序归纳整理的。
②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因此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据此分析上述盐溶液也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写出一种与上述盐溶液均能发生反应的物质的名称:。
(4)小组同学探究: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的氯化钙。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a.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
b.反应②中如果加入的稀盐酸也过量,则对所得到的氯化钠纯度(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c.分离后所得氯化钠的质量与分离前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相比较,结果(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受热分解后得到三种氧化物。某兴趣小组对草酸的有关性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草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色;
猜想二:三种氧化物可能是CO2、CO和_______(填化学式),该猜想的依据是______ ___。
【查阅资料】1、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2、向氯化钯溶液中通入CO,会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为验证猜想二,将草酸受热后得到的气体,依次通过下图中的A、B、C装置。
【实验结论】当观察到装置A中变蓝、B中变浑浊、C中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时,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①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