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I.氧气的制备: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写出用KMnO 4制取O 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 ,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II.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
氧气的体积分数(%) |
79.7 |
79.6 |
79.9 |
88.4 |
89.0 |
87.9 |
90.0 |
89.8 |
89.3 |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
79.7 |
88.4 |
89.7 |
数据分析:
(3)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 。
(4)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 。
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6)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经研究表明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同时生成了某种气体,推测该气体是 (填化学式)。将燃烧后的黑色固体粉碎后,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原因是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下国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⑴写出图中你喜欢的一种仪器名称;
⑵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①ABCDE② BDCEA③DBCAE
⑶指出并纠正图中一处错误:。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写物质名称)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
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
预计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的猜想正确。 |
②。 |
的猜想正确。 |
|
③。 |
的猜想正确。 |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7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写出用装置A制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3) 写出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可选用图中和(填标号)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
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盐酸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当他用手接触烧杯壁时,感觉到烧杯“发热”。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解这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请完成小题。.他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作出了两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①:溶质为NaCl、CaCl2
假设②:溶质为NaCl、CaCl2、NaOH、Ca(OH)2
请你再补充一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③:溶质为。.如果假设③成立,请你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假设③成立 |
比较三种假设,能说明该同学作出假设的理由是。
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对教材中的图3-8所示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请回答小题。.在小试管中加入2~3片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
.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改进后的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省时等优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