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产量 年份 |
粮食(百万吨) |
棉花(百万吨) |
煤(亿吨) |
钢(百万吨) |
1952 |
163.42 |
1.30 |
0.66 |
1.35 |
1957 |
195.05 |
1.64 |
1.31 |
5.31 |
A. 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B. 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 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D. 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汉书》载“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以下关于这一主张评述正确的是
A.时代迫切需要一种为统一天下作出理论解释的学术思想 |
B.强调通过强制的途径,规范社会 |
C.该主张被采纳后,导致儒家之外的思想遭到了禁绝 |
D.主张大一统,强调依法治天下 |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
A.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 B.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 |
C.赞扬君主专制制度 | D.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
C.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
D.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语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 B.楚辞、唐诗、宋词 |
C.唐诗、宋词、楚辞 | D.唐诗、宋词、元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