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近代铁路修建对世界经济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1)材料一中铁路建设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哪两项技术的进步?(4分)
(2)指出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处于优势的历史条件。(6分)
材料二 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自治》
(3)材料二认为铁路修建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材料三 铁路帮助欧洲人将统治强加于非洲内地,但他们也传播了其他东西:不仅有花生和树胶的贸易,而且有西方医学知识。因为没有公共健康的改善,铁路将会传播痰病,增加流行病的危险。
——[英]尼尔·弗格森《文明》(2011年版)
(4)材料三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指出导致二者不同的主要原因。(9分)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赢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遗,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失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强化君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郑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材料三中“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制度?上述“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所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材料四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说明材料一中柏利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
(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请回答:(1)王安石是怎样看待北宋前期财政状况的?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王安石变法的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后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的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遭受沉重的打击,随着美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市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的原因是什么?
(4)抗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最终陷入绝境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巨曰……又曰:“广南(广东南路)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番商(海外各国商人)肯来,动得数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诏行中书省唆都、浦寿庚等曰:“诸藩国列居东南岛寨者,皆有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元史·世祖记》
材料三(乾隆二十四年部覆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议)据称夷商在省住冬,应请永行禁止也……夷人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也……借领外夷资本及雇用汉人役使,并应查禁也……外夷雇人传递信息之积弊,宜请永除也。
(1)材料一中“广南市舶”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中称外国商人为“番商”“夷人”等,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怎样的心态和思想?
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这些政策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