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亚铜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催化剂,易水解。以低品位铜矿砂(主要成分CuS)为原料制备氯化亚铜的路线如下:
(1)酸溶1步骤中加入MnO2的作用是 。
(2)除锰步骤Mn2+转化为MnCO3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溶液中CuSO4转变为Cu(NH3)4CO3留在溶液中。
(3)蒸氨步骤会得到CuO固体,该步骤在减压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 。
(4)合成步骤加入Na2SO3的速率不宜过快,否则会产生SO2气体,除可能与酸溶时硫酸过量有关,还可能的原因是 。
(5)有工艺将合成步骤的NaCl与Na2SO3换为NH4Cl和(NH4)2SO3,则可获得一种可作为氮肥的副产品,其化学式为 。
(6)洗涤步骤先用 洗,再用无水乙醇洗涤。
已知2NO2(g)N2O4(g) ΔH(298K)=-52.7kJ·mol-1,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做了如下两组实验:
Ⅰ.该小组的同学取了两个烧瓶A和B,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NO2与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用夹子夹紧,并将A和B浸入到已盛有水的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然后分别向两个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和NH4NO3固体。
请回答:
(1)A中的现象,B中的现象 ;
(2)由此可知,降低温度,该化学平衡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3)该化学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升高温度,该反应中NO2的转化率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Ⅱ.在三支容积均为30cm3针筒中分别抽入10cm3NO2气体,将针筒前端封闭。
(1)将第二支针筒活塞迅速推至5cm3处,此时气体的颜色变深,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又变浅了,但仍比第一支针筒气体的颜色深。
①推进针筒后颜色变深的原因是;
②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又变浅的原因是;
③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将第三支针筒活塞拉至20cm3处,该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在此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NO2的转化率将。
(5分)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用0.1000mol·L-1HCl标准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1.10mL,滴定后液面如图,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
(2)乙学生做了三组平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
0.1000mol·L-1HCl溶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
1 |
25.00 |
0.00 |
26.11 |
2 |
25.00 |
1.56 |
31.30 |
3 |
25.00 |
0.22 |
26.31 |
选取上述合理数据,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小数点后保留四位);
(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填序号)。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下图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图中A试管盛有无水乙醇(沸点为78℃),B处为螺旋状的细铜丝,C处为无水硫酸铜粉末,干燥管D中盛有碱石灰,E为新制的氢氧化铜,F为氧气的发生装置。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或区域)有(填仪器或区域的代号A~F)___。
(2)B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C处应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E处应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F处可以添加的固体药品是 ______________。
(4)若本实验中拿去F装置(包括其上附的单孔塞和导管),同时将A试管处原来的双孔塞换成单孔塞用以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其它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E处除了依然有上述(3)中所出现的现象之外,还有气体不断地逸出。由此推断此时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苯酚和丙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其反应和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相关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物质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异丙苯 |
120 |
0.8640 |
153 |
丙酮 |
58 |
0.7898 |
56.5 |
苯酚 |
94 |
1.0722 |
182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器A中通入的X是。
(2)反应①和②分别在装置和中进行(填装置符号)。
(3)在分解釜C中加入的Y为少量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优点是用量少,缺点是__________。
(4)反应②为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温度过高的安全隐患是。
(5)中和釜D中加入的Z最适宜的是(填编号)
a.NaOHb.CaCO3c.NaHCO3d.CaO
(6)蒸馏塔F中的馏出物T和P分别为和,判断的依据是。
(7)用该方法合成苯酚和丙酮的优点是。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如图是某化工厂利用海水生产镁的流程简图,
请回答:
(1)实验室中蒸发浓缩液体需要的仪器有玻璃棒、酒精灯、三角架和。
(2)反应③需加入的试剂为。
(3)反应④中能量主要的转化形式为。
(4)步骤②在母液中加入B完全反应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5)若该化工厂由MgCl2生产金属镁的产率是75%,则生产800Kg金属镁至少需要MgCl2的质量为Kg(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