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非洲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材料一:“一带一路”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东部地区多重因素的影响,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已是强弩之末,低端制造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的地区逐步转移已是大势所趋。李克强指出,要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一带一路”将政策重心放在中西部地区,有利于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增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动力。同时,“一带一路”有利于实现我国资源、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同时也为保障海上资源能源运输线的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中,习近平表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宣布将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早投入运作,同时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这些获得APEC会议成员的一致同意,同许多经济体都有战略契合点。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正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反对“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从各国互助互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平等协商、相互尊重、携手共建现代丝绸之路和全球新秩序。
(1)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什么会赢得APEC会议大多数成员国的广泛赞赏与支持。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 全球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4年10月24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
材料二:从反暴恐“新常态”,到司法环境保护“新常态”;从涉法涉诉信访“新常态”,到全民守法“新常态”……唯有法治,才是串连起2014年所有故事碎片的主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引领中国法治建设步入不同以往的“新常态”。涵养法治新常态必须具有规矩守法意识、公开监督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材料三: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A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着力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克服懒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同时,A市在全市中小学统一开设法治教育课,通过电视、网络播放丰富多彩的、以反映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法律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些旨在增强市民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阐述如何涵养法治建设新常态?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A市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启示。

辨析题
2014年8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仅靠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就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秉持“亲、诚、惠、容”四字周边外交新理念,中国领导人频繁访问周边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跨区域的新构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缅中印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习近平主席指出,远亲不如近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正确性。
材料二: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发表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中国版文明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中国人民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应秉持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自贸区获批后,谁将成为中国第二个自贸区一直备受外界关注,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
天津将要设立的自由贸易园区,是在上海自贸区基础上建立的,它有三个特点,第一天津是北方特殊的交通、港口、物流枢纽,可以辐射环渤海乃至三北地区;第二是天津高端先进制造业发展很快,基础比较好,与上海的金融业、服务业较发达有区别,适合发展工贸型自贸区;第三是天津重点发展新金融,融资租赁在全国走在前列。天津东疆保税区等也享有税费优惠政策,未来航运、仓储、物流以及对外贸易、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1)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天津自贸园区的经济意义。
(2)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天津自贸区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下热播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一些综艺节目的版权和模式,都是从海外引进的,各地电视台也纷纷复制和拷贝。但洋模式被“买光”后,我们该怎么办?专家指出,文化界要加强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问题的思考,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当代中国的巨变更是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素材。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靠简单模仿产生的文化是没有长远生命力的。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的原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作品。
(1)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和“把握思维的奥秘”的知识,分析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依据。
材料二: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用20年的时间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呕心沥血创作了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这部鸿篇巨制的分卷各不相同,创作风格差异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包括古典、现代、梦幻、武侠叙事、寓言、童话、意识流、魔幻等风格。每卷既可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被学界称为“囊括了19世纪以来所有的文学实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长篇小说《你在高原》的创作过程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