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某一商品刚上市时,供不应求,价格很高,过一段时间,同类商品多了,价格也相应低了。有人因此得出结论:“物以稀为贵”“物多必贱”。这说明 …(  )

A.只要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就能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
B.认识了现象不等于就认识了事物本质,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正确,理性认识不一定正确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由理性认识再到感性认识
B.由错误到正确和由正确到完善
C.由现象到本质和由本质再到现象
D.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由理性认识再到实践

当看到池塘中漂浮的树叶在水中波动的时候,有的同学会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移动的。实际上,树叶仍然停留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的东西上下起伏。因为波浪发生的地方,水产生振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方向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上述事实说明 …(  )

A.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
B.现象有真象和假象,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C.感觉是不可靠的,是没用的
D.现象和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这说明(  )

A.思考在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占有大量的可靠的感性材料
C.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漫画《物尽其用》说明,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  )

A.运用抽象思维
B.注重积累知识
C.善于捕捉灵感
D.超越合理现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