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原创】美丽中国,是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坚决向污染宣战。治理污染将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这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政府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中国梦。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巴尔扎克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批判大师,他的箴言是:“观察一切,牢记一切。”巴尔扎克一生,除了几次短暂的旅行,始终没有离开巴黎。他观察巴黎、研究巴黎,直到最小的细节。他的足迹遍布大街小巷,身上总是带着地图和笔记本,随时记录有关情况。他参观考察、访问交谈,有时甚至询问过路行人,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巴尔扎克一生著作颇丰,《人间喜剧》被誉为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巴尔扎克能够取得伟大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在一定时间内,或者重复而有变化,或者变化而有规律,这样就产生了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从现实生活来看,水手摇橹和拉纤,建筑工人打夯,码头工人搬运,都可以听到集体的、个人的或彼此互相唱和的歌声,音调和谐而有节奏。
结合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说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小赵同学在学习哲学时,遇到一个困惑:都说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现代技术却可以种瓜得豆;特别是无性繁殖的克隆技术,使繁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不是说明规律是可以被改变的吗?小赵同学对这一现象感到不解。
请用“运动是有规律的”的相关知识为小赵同学解除困惑。

材料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
材料二: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根据材料,请简要说明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物质财富迅猛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理念也由“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过渡到统筹协调、共建共享。但受历史和自然条件制约,尤其是体制机制缺陷的影响,我国城乡、区域差距仍有持续拉大之势,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有关专家指出,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中央要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的政策措施和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各项举措,沿海发达地区和先进城市要致力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推进中部崛起,要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切实支持和帮助农村发展。
(1)请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关知识分析如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6分)
(2)在西部大开发10周年之际,有专家指出,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有效地得以贯彻实施。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该专家的观点。(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