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1905年结束,历经1300年。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材料二 由于考试是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所以帝国实际上是由儒家学者根据儒家原则来进行治理。……实际上,文职人员的选拔视功绩而定,是中国帝国制度从秦始皇起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一个主要因素。不过科举考试制度 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常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并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傲慢,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千世纪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船出现时中国陷入困境的一个原因。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随着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作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直到1905年最终被彻底废除为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科举制被废除的原因。
(2)尽管科举制在近代中国难逃被废除的命运,但它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举制与中賺会发展,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淸晰:280字左右)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请回答:
(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
(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做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据材料一,根据甘地的经济思想。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