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中日改革的主要相同点。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中日改革有何重要不同之处,并据此谈谈对我国现阶段深化改革的启示。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在探索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先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见下表,鉴于表中所反映的情况,1953年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决定要重点发展重工业。
中国(1952年) |
美国(1950年) |
印度(1950年) |
|
钢产量 |
2.37公斤 |
538.3公斤 |
4公斤 |
发电量 |
2.76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止共产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雍正帝设军机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材料一: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指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表一“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
(“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会议 |
赞成 |
反对 |
弃权 |
缺席 |
总票数 |
赞成百分比 |
1951年六届 |
37 |
11 |
4 |
8 |
60 |
61 |
1952年 |
42 |
7 |
11 |
0 |
60 |
70 |
1954年 |
44 |
10 |
2 |
4 |
6 |
73 |
1955年 |
42 |
12 |
6 |
0 |
60 |
70 |
1956年 |
47 |
24 |
8 |
0 |
79 |
60 |
1957年 |
48 |
27 |
7 |
0 |
82 |
59 |
1958年 |
44 |
28 |
9 |
0 |
81 |
54 |
1959年 |
44 |
29 |
9 |
0 |
82 |
54 |
1960年 |
42 |
34 |
22 |
1 |
99 |
42 |
材料三:
表二 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 |
通过 |
反对 |
弃权 |
1961年十六届 |
38 |
48 |
30 |
1962年 |
42 |
56 |
11 |
1963年 |
41 |
57 |
12 |
1964年 |
40 |
57 |
13 |
1965年 |
47 |
47 |
20 |
1966年 |
46 |
57 |
20 |
1967年 |
45 |
58 |
17 |
1968年 |
44 |
58 |
23 |
1969年 |
48 |
56 |
21 |
1970年 |
51 |
49 |
25 |
1971年 |
76 |
35 |
17 |
材料四: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请完成: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中“中国侵略朝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表一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
(3)表二中1971年的表决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4)材料四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应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