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重回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材料二 郑和七下西洋,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2)据材料二,郑和与海外各国交流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三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3)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乾隆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当时清政府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四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4)据材料四,分析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并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它将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孙宪中教授语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文件?(2分)在此法颁布之前,行使临时宪法作用的的法律文件是什么?制定它的机构是什么?
(2)哪个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2分)材料二所说的是1986年颁布的哪部法律文件?(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2分)
如图,阅读材料并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①农民拥护《土地改革法》图②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
图③“卫星田”的稻穗能托住一女孩图④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通过以上历史事件学习,你认为现在我国在制定、调整农村经济政策时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遵循哪些原则?
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1949年1 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28响礼炮呜响……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1959年1 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 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纲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 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回顾:共和国的三次国庆大阅兵》
材料二: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在阅兵典礼结束后的群众游行方队中,以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为主线,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按照高举旗帜、展示成就和面向未来展开设计,分为“思想篇”“成就篇”“未来篇”三大篇章和七个部分,其中“思想篇”包括第一至第四部分《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和((科学发展》
——2009年1 0月1日《广州日报》
请回答:
(1)开国大典阅兵式为什么要鸣28响礼炮?
(2)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尊敬爱戴,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思想篇”体现了哪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目前,我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历史上,以短短的60多年的时间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的事例是罕见的。阅读下列材料,回顾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历程,探究其中的原因:
材料一建国后至80年代国民经济发展示意图(纵坐标为国内生产总值)
材料二 1992-2012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材料三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
——摘编自《国际商报》
请回答:
(1)读材料一,我国在1957年取得了什么巨大成就?有什么重大意义?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什么定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2)分析材料二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能得到什么信息?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92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得益于哪些措施的实行?(2分)
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揭开了中国现代史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六十几年来,党和政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初期,西藏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解放?有何意义?
(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党和政府在经济上进行了什么斗争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这一理论是邓小平在1982年召开的哪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来的?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