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
B.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 |
C.乙烯和聚丙烯都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
D.淀粉、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 △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H)为-241.8 kJ·mol-1 |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则含4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kJ的热量 |
C.己知2C(s)+2O2(g)=2CO2(g)△H = a;2C(s)+O2(g)=2CO(g);△H= b,则a>b |
D.已知C (石墨,s)="C" (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滴加BaCl2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SO42- |
B |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
下层溶液显紫色 |
原溶液中有I- |
C |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有Na+,无K+ |
D |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原溶液中无NH4+ |
某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K+、Ba2+、A13+、Mg2+、AlO2-、CO32-、SiO32-、Cl-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无沉淀生成
②另取少量原溶液,逐滴加入5mL 0.2mol·L-1盐酸,发生的现象是: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
③在上述②沉淀消失后的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43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一定不含Ba2+、Mg2+、A13+、SiO32-、Cl- |
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K+、AlO2-、CO32-、Cl- |
C.该溶液是否有K+需做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片) |
D.可能含有Cl- |
为了证明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Fe2+、SO42-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 |
B.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 |
C.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42- |
D.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浅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 |
利用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制备并收集相应的气体,能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的是
A.浓氨水和固体NaOH制NH3 |
B.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O2 |
C.稀硝酸和铜片制NO |
D.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乙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