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自新传            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应,若素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 ,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为大乐。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③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余悲自新之死,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①屹屹:耸立的样子。这里指呆呆地站立着。   ②青紫:代指大官。   ③俦人:同辈之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者了:明瞭。
B.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 几:茶几
C.县吏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怪:责怪。
D.目直上视,气勃勃若,群儿至欲殴之怒:奋发。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张自新“性方简,无文饰”的一项是
①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      ②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       ③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④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      ⑤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      ⑥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悠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
(2)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又喜将军之去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于涪大会,置酒作乐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 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①,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②,威镇东南,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③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④,恣情山水。故其为诗,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⑤。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日: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⑥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选文有删节)
注:①明代经过省各级考试录取为府、州、县学的生员,统称诸生。
②胡宗宪总督南直隶、浙、闽军务。
③明世宗嘉靖皇帝的陵墓,古时常用陵墓名来称谓该皇帝。
④曲蘖:酒母,代指酒。
⑤韩、曾,指韩愈、曾巩;流亚,同一类人物。
⑥间世:间隔几世。古称三十年为一世。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数奇,屡试辄蹶数:礼数
B.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方:把……比作
C.好奇计,谈兵多中中:切中要害
D.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雅:平素,向来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文长恃才自傲、狂放不羁品质的一组是
①奇其才,有国士之目 ②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③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④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
⑤显者至门,或拒不纳⑥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长恃才自傲,性格狂放不羁,因而不容于世俗,政治上很不得志。
B.文长既然在官场上不得志,于是以饮酒来放纵自己,纵情山水。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虽然与韩愈、曾巩一样,是一流的文章家,但他的名声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
C.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所以疯癫也更加厉害了,最终因为病情加重,带着对世道的愤恨离开了人世。
D.本文既有对徐文长的高度推崇,也有最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译文:▲▲▲
(2)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译文:▲▲▲
(3)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
译文:▲▲▲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题。(10分)
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臣 常 不 自 揆 欲 删 削 冗 长 举 撮 机 要 专 取 关 国 家 兴 衰 系 生 民 休 戚 善 可 为 法 恶 可 为 戒 者
2.“每患迁、固以来”句中“迁”“固”分别指。(2分)
3.《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请举出我国古代属于该体例的另外两部史书。 (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武儒衡,字庭硕。才度俊伟,气直貌庄,言不妄发,与人交友,终始不渝。相国郑余庆不事华洁,后进趋其门者多垢衣败服,以望其知。而儒衡谒见,未尝辄易所好,但与之正言直论,余庆因亦重之。
宪宗以元衡横死王事,尝嗟惜之,故待儒衡甚厚。累迁户部郎中。十二年,权知谏议大夫事,寻兼知制诰。皇甫镈以宰相领度支,剥下以媚上,无敢言其罪者。儒衡上疏论列,镈密诉其事,帝曰:“勿以儒衡上疏,卿将报怨耶!”镈不复敢言。
儒衡气岸高雅,论事有风彩,群邪恶之。尤为宰相令狐楚所忌。元和末年,垂将大用,楚畏其明俊,欲以计阻之,以离其宠。有狄兼谟者,梁公仁杰之后,时为襄阳从事。楚乃自草制词,召狄兼谟为拾遗,曰:“朕听政余暇,躬览国书,知奸臣擅权之由,见母后窃位之事。我国家神器大宝,将遂传于他人。洪惟昊穹,降鉴储祉,诞生仁杰,保佑中宗,使绝维更张,明辟乃复。宜福胄胤,与国无穷。”及兼谟制出,儒衡泣诉于御前,言其祖平一在天后朝辞荣终老,当时不以为累。宪宗再三抚慰之,自是薄楚之为人。然儒衡守道不回,嫉恶太甚,终不至大任。寻正拜中书舍人。时元稹依倚内官,得知制诰,儒衡深鄙之。会食瓜阁下,蝇集于上,儒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同僚失色,儒衡意气自若。迁礼部侍郎。长庆四年卒,年五十六。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八)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故待儒衡甚厚    厚:优待     
B.群邪恶之   恶:讨厌
C.当时不以为累    累:劳苦     
D.儒衡深鄙之  鄙:轻视

下列各项中,均能表现武儒衡具有“性格耿直”的一组(  )
①未尝辄易所好 ②儒衡上疏论列   
③论事有风彩   ④宜福胄胤,与国无穷  
⑤欲以计阻之  ⑥同僚失色,儒衡意气自若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⑥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为了整肃朝纲,武儒衡论事不避权贵,这是他的可贵之处。但因为他喜欢向皇帝告密而被同僚忌恨。
B.宪宗准备重用武儒衡,令狐楚害怕他的明智俊异,便想方设法阻挠,以离间皇帝对武儒衡的宠信。
C.皇甫镈向皇帝的“报怨”有报复武儒衡的意图,但在宪宗识破并当面提出批评后,就不敢再说了。
D.令狐楚荐用狄兼谟,用意是以武氏篡权影射儒衡。武儒衡便向宪宗言明祖上武平一隐退之事来应对。

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国郑余庆不事华洁,后进趋其门者多垢衣败服,以望其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食瓜阁下,蝇集于上,儒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榆为粥,讲论 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简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史。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注]想见:思慕。 风采:此指某些官吏具有的刚正的风格。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觉,痛咎谢咎:归咎、责怪
B.屑榆为粥,讲论不辍屑:碎末
C.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委:丢下
D.简孝秀德行升堂上简:选拔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B.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①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④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⑤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
⑥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A.①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为人谦虚恭谨简单朴素,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都找阳城来裁决。
B.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自以米换酒渴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宽慰他,让他不必自责。
C.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象其他谏官那样勤心政事,但在大臣遭陷害,无人敢言时,他却不怕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D.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司业,对于太学诸生,提倡修养孝道德行。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
译文:
(2)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
译文:
(3)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