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 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
B |
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立即通入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
碳酸酸性强于硅酸 |
C |
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
该溶液一定只含钠元素 |
D |
常温下,将Al箔插入浓HNO3中,无明显现象。 |
铝和浓硝酸钝化 |
下列物质在常温下混合后,明显有气体放出的是
A.铝与浓硝酸 |
B.铝与稀硫酸 |
C.镁与烧碱溶液 |
D.铜与稀盐酸 |
已知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 g,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 g,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容器A(容积2 L)中有1×105 Pa的空气。在容器B(容积1 L)中放入少量的只吸附氧气的吸附剂,保持真空。打开旋塞C,放置片刻,容器内的总压强变为0.6×105 Pa,这时气体中氮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最接近的数值是(吸附剂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A.8∶1 | B.10∶1 | C.12∶1 | D.14∶1 |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消耗O2的物质的量n(O2),A,B是两种可燃气体,C是A和B的混合气体,则C中n(A)∶n(B)为
A.2∶1 B.1∶2C.1∶1 D.任意比
有一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与过量水充分反应后,产生2.8 L气体(标准状况下),用电火花点燃充分反应后恢复到标准状态,气体压强几乎为零,则原混合物中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3 | B.3∶1 | C.2∶1 | D.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