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①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发书按图按:按照 |
B.至无所寓寓:停泊 |
C.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易:改变 |
D.其遗迹往往而在往往:到处 |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盖虑于民也深/②此君子之作也
B①问其作而名者/②而功未及就
C①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②夫以百步之堤
D①昔舟之往来湖中者②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
(2)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欧阳修决定写作《偃虹堤记》的理由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文言文阅读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节选自《鸿门宴》)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得兄事之②头发上指③籍吏民
④群臣怪之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太子迟之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沛公军霸上⑨烛之武退秦师⑩范增数目项王
A.①⑦/②③⑩/④⑤⑧/⑥⑨ | B.①②⑦/③⑩/④⑤⑨/⑥⑧ |
C.①②⑦/③⑧⑩/⑤⑨/④⑥ | D.①⑦/②③⑩/④⑨/⑤⑥⑧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剑舞 | B.樊哙侧其盾以撞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
C.切而啖之 | D.有封侯之赏 |
夜缒而出,见秦伯而燕见陵之耻除矣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B.微斯人,吾谁与归? |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 D.何陋之有? |
翻译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文言文阅读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节选自《鸿门宴》)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得兄事之②头发上指③籍吏民
④群臣怪之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太子迟之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沛公军霸上⑨烛之武退秦师⑩范增数目项王
A.①⑦/②③⑩/④⑤⑧/⑥⑨ | B.①②⑦/③⑩/④⑤⑨/⑥⑧ |
C.①②⑦/③⑧⑩/⑤⑨/④⑥ | D.①⑦/②③⑩/④⑨/⑤⑥⑧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剑舞 | B.樊哙侧其盾以撞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
C.切而啖之 | D.有封侯之赏 |
夜缒而出,见秦伯而燕见陵之耻除矣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B.微斯人,吾谁与归? |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 D.何陋之有? |
翻译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文言文阅读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节选自《鸿门宴》)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得兄事之②头发上指③籍吏民
④群臣怪之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太子迟之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沛公军霸上⑨烛之武退秦师⑩范增数目项王
A.①⑦/②③⑩/④⑤⑧/⑥⑨ | B.①②⑦/③⑩/④⑤⑨/⑥⑧ |
C.①②⑦/③⑧⑩/⑤⑨/④⑥ | D.①⑦/②③⑩/④⑨/⑤⑥⑧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剑舞 | B.樊哙侧其盾以撞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
C.切而啖之 | D.有封侯之赏 |
夜缒而出,见秦伯而燕见陵之耻除矣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B.微斯人,吾谁与归? |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 D.何陋之有? |
翻译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
义相同的一项是
A.巩属民为保伍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B.来食息官舍请息交以绝游 |
C.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
D.巩负才名绝云气,负青天 |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意义相同
的一项是
A.援笔而成襟三江而带五湖 |
B.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农人告余以春及 |
C.使几察其出入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D.吝于改过耳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下列句子中,与“巩饮食冠裳之”中“裳”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B.而后乃今将图南 |
C.眄庭柯以怡颜 |
D.臣具以表闻 |
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②④⑤ | B.①④⑥ | C.①②③ | D.③⑤⑥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②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①之势成,楚国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②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愿公择一而行之。
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
①衡秦:与秦国连横。“衡”,通“横”。指六国东西联合共同侍奉秦国。
②悁(yuān):作愤恨之意。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保守聊城,不敢归 保守:保卫、守住 |
B.不耻身在缧绁之中 缧绁:累赘、牵累 |
C.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烛:照、照耀 |
D.欲归燕,已有隙 隙:隔阂,裂痕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E.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潦水尽而寒潭清
F.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有鸟焉,其名为鹏
G.上辅孤主以制群臣/倚南窗以寄傲
H.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鲁连说服燕将放弃聊城的一组是:( )
①聊城人或谗之燕②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 ③于齐久存,又一计也
④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⑤故去感忿之愿,立终身之名 ⑥恐已降而后见辱
A.①②⑤ | B.①③⑤ | C.③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I.齐国久攻聊城不下,鲁连将写好的信绑在箭上射给城中的燕将。
J.鲁连指出齐军对聊城势在必得,预见燕将无法继续守城。
K.鲁连又勾画出燕将班师回国,得以确立功名的美好前景。
L.管、曹二士的非凡事迹使得燕将羞愧难当,最终只好自杀了。用“/”给句子①断句,把②③④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
②②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
③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④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