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业中,授太常博士。
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谨详立别图附之。”议未行,寻坐与杨玄感有旧,左迁西海郡司户。时京兆郡博士潘徽亦以笔札为玄感所礼,降威定县簿。当时寇盗纵横,六亲不能相保。亮与同行,至陇山,徽遇病终,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好事者皆传写讽诵,信宿遍于京邑焉。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及举灭,太宗闻亮名,深加礼接,因从容自陈。太宗大悦,赐物二百段、马四匹。从还京师,授秦王文学。
时高祖以寇乱渐平,每冬畋狩。亮上疏谏曰:“臣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风,致升平之道。伏惟陛下应千祀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壹天下,劬劳帝业,旰食思政,废寝忧人。用农隙之余,遵冬狩之礼。获车之所游践,虞旗之所涉历,网唯一面,禽止三驱,纵广成之猎士,观上林之手搏,斯固畋弋之常规,而皇王之壮观。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何者?筋力骁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长戟才捴,不能当其愤气。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高祖甚纳之。
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又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致仕归于家。卒时年八十八。太宗甚悼惜之,不视朝一日,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旧唐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属:写 | B.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瘗:埋葬 |
C.信宿遍于京邑焉 信宿:两天时间 | D.军中宴筵,必预欢赏预:事前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
B.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
C.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
D.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褚亮年幼时聪颖过人,博览全书,过目不忘,祯明初年,担任陈朝尚书殿中侍郎,陈朝灭亡,归顺隋朝。 |
B.褚亮针对隋炀帝要改置宗庙进献奏议,他认为如果依照周制,于情于理均不合理,而汉朝礼仪不能采用。 |
C.薛举称帝,重用褚亮。等到薛举灭亡,听到褚亮的名声,唐太宗招贤纳士,礼遇了褚亮,并重用了褚亮。 |
D.褚亮上疏劝谏高祖的冬天狩猎的行为,太祖很认真地采纳。十六年,加官进爵,去世后,太祖扼腕痛惜。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
(2)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颖脱不群,任真自得群:合群 | B.州召主簿,不就就:接受 |
C.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聊:悠闲 | D.耻复屈身后代耻:以……为耻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乐琴书以消忧 |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
C.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以下六句话中,全都直接表现陶潜志趣的一项是( )
①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②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③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④令吾常醉于酒,足矣。⑤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⑥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像陶潜一样安贫乐道,但时人并不认为这篇文章是实录。 |
B.因亲人年迈,家里贫穷,陶潜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繁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 |
C.陶潜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
D.陶潜的妻子和他志趣相同。元嘉四年,陶潜将要接受朝廷征聘,却恰好去世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②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其幼时,俊警异甚。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调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为郓州教授,郡守以其贫,欲使兼他官,谢不可。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尝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绍圣立局编元祐①章奏,以为检讨,不就,戾②执政意,通判广信军。有道士说人祸福或中,出必乘车,氓俗信惑,格非遇之途,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穷治其奸,杖而出诸境。召为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卒,年六十一。
格非苦心工于词章,陵轹③直前,无难易可否,笔力不少滞。尝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伯伦《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
注释:①绍圣、元祐:均为宋哲宗年号。 ②戾:违反。 ③陵轹(lì):超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使兼他官,谢不可谢:感谢 |
B.天下治乱之候也治:安定太平 |
C.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迁:晋升 |
D.以党籍罢罢:免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郡守以其贫,欲使兼他官将以衅钟 |
B.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C.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其若是,孰能御之 |
D.格非遇之途,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格非幼年就机敏出众,他潜心研究经学,写《礼记说》几十万言,得中进士。 |
B.李格非写《洛阳名园记》,提出“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的观点。 |
C.有道士能准确预测人的祸福,致使百姓迷信他,李格非亲自把他捉来,并施以杖刑。 |
D.李格非认为写文章贵在诚心,不能随意,只有做到字字从肺肝出,才能写出好文章。 |
翻译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2)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5)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弊,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军大恐,曰:“
为之奈何?”子贡曰:“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了、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移其兵欲以伐鲁故:故意 |
B.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报:报答 |
C.王置齐而伐越置:安置 |
D.必以其兵临晋临:逼近 |
下列各组句予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之伐鲁过矣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B.而以教常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
C.君因以兵迎之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
D.乃使子贡之越乃有二十八骑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六组,全部体现子贡“利口巧辞”的一组是()
①夫鲁,难伐之国②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③吾兵业已加鲁
矣④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⑤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⑥杀夫差
而戮其相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鲁国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所以田常才要伐鲁广齐。 |
B.城高地广甲坚兵精而本无伐齐之心的吴王,在子贡的救鲁伐齐威晋以成霸业的蛊惑下,欣然踏上了伐齐的征稗。 |
C.为避免被吴王消灭,也为了能够灭掉吴国,在子贡的威逼利诱下,越王勾践高兴地同意派遣士兵帮助吴王伐齐。 |
D.为达目的,子贡以巧言游说田常、吴王、越王、晋君等,使他们觉得他在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从而心甘情愿地按他的意思进入战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予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2)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课内翻译: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 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 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 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 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垄:田垄 | B.据以其所有共我共:同“供” |
C.暮夜求,必存吾存:问候 | D.今四封之民封:疆界 |
下列句子停顿不明,请为其断句 ()
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 反对。 |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
C.晏子犯言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忠和孝的看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
文本翻译: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1)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
(2) 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 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