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g)和B(g),发生反应:
A(g)+B(g)2C(g)+D(s) △H=a kJ·mol-1
实验内容和结果分别如下表和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 |
热量变化 |
|
A |
B |
|||
Ⅰ |
600℃ |
1 mol |
3 mol |
96 kJ |
Ⅱ |
800℃ |
1.5 mol |
0.5 mol |
—— |
A.实验Ⅰ中,10 min内平均速率v(B)=0.06 mol·L-1·min-1
B.上述方程式中a=-160
C.6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0.45
D.向实验Ⅱ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 mol A和1.5 mol B,A的转化率增大
在298 K时,实验测得溶液中的反应:H2O2+2HI===2H2O+I2,在不同浓度时的化学反应速率见下表,由此可推知当c(HI)=0.500 mol/L,c(H2O2)=0.400 mol/L时的反应速率为( )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5 |
c(HI)/(mol·L-1) |
0.100 |
0.200 |
0.300 |
0.100 |
0.100 |
c(H2O2)/(mol·L-1) |
0.100 |
0.100 |
0.100 |
0.200 |
0.300 |
v/(mol·L-1·s-1) |
0.00760 |
0.0153 |
0.0227 |
0.0151 |
0.0228 |
A.0.0380 mol·L-1·s-1 | B.0.152 mol·L-1·s-1 |
C.0.608 mol·L-1·s-1 | D.0.760 mol·L-1·s-1 |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Ⅰ:ΔH>0,p2>p1 |
B.反应Ⅱ:ΔH<0,T1>T2 |
C.反应Ⅲ:ΔH>0,T2>T1;或ΔH<0,T2<T1 |
D.反应Ⅳ:ΔH<0,T2>T1 |
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Δ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
研究 目的 |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示 意 图 |
![]() |
![]() |
![]() |
![]() |
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g)2Z(g);Δ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下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
选项 |
改变条件 |
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 |
A |
升高温度 |
X的转化率变小 |
B |
增大压强 |
X的浓度变小 |
C |
充入一定量Y |
Y的转化率增大 |
D |
使用适当催化剂 |
X的体积分数变小 |
在一定温度下,在a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0.6 mol/L。对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 ∶2 ∶1
B.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
C.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标志着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一定都是逐渐减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