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教师设计的创新实验装置图如下,请完成下列探究:

【实验内容】在500 mL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400 mL热水,在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观察。
【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能说明的燃烧条件是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燃烧就停止,说明灭火的可以采用            原理;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水中白磷燃烧,其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讨论】(1)铜片上放一小块白磷时,用滤纸将其表面的水吸干,原因是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最好在烧杯内壁沾一些水,其原因是        
【教师反思】教材P124[实验7-1]是一个对照鲜明,现象明显的探究实验。但是,该实验也存在不足。为了克服不足,在教学中,我对该实验进行的改进,改进后的优点有              (写出一条即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使用时间长了易结水垢(如图)。原因是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和镁的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 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生成一种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它是水垢的主要成分。
[产生问题] 碳酸氢钙受热分解除了生成水以外,另外两种生成物是什么?
[提出假设] ①小楠同学认为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
②小卓同学根据定律猜想生成物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与事实] 依据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验证猜想的①方案
向生成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中加入适量的
有气泡生成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
取少量硬水于试管并加热,将生成气
体通入中。
可观察到

[解释与结论]: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请按要求作答:

(1)按要求从以上A — E装置中选择(填装置的序号)。小镁同学要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并收集O2应选择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装置也可用于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松同学改进B装置后,设计出如图(Ⅱ)装置,此装置的优点是:
(3)小松同学使用图(Ⅱ)装置制取CO2,现有①粉末状石灰石;②块状大理石;③稀HCl;④稀H2SO4四种试剂,应选用的试剂是(填序号)。

(11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小刚、小莉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选用的药品是BaCl2溶液和 Na2SO4溶液(两者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小莉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B所示,选用的药品是足量的稀盐酸和 Na2CO3溶液。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正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①两个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刚的实验是:
小莉的实验是:
②实验结论:
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是相等的;
小莉认为: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是不相等的。
你认为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③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原因是:

④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填化学式)【注:以上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

以下是小瑛和小方设计的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1)所示。小瑛的实验如图(2)所示,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瓶口用一张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的滤纸盖住。

(1)小瑛观察到的现象是
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他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2)小方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B,其目的是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因此,这种工业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试剂瓶,盛放的药品可能是氯化钠固体,也可能是亚硝酸钠固体,该校化学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手段确定该瓶盛放的药品的成分。其主要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该药品的成分是NaCl。
【查阅资料】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
15℃时溶解度为81.5g/100g水
15℃时溶解度为35.8g/100g水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时发生分解有氧气等气体产生
1413℃


【实验过程】化学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1)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②加入药品,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生成。
③收集气体。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
,目的


(2)小明同学根据小华的实验判断该药品的成分是。他又结合两物质的溶解性知识,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其实验方案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