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是韩国SBS电视台201 3年12月末播出的经过精心策划和广泛宣传的企划剧,受到中国观众的强烈追捧。韩剧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时代感,在继承自身传统价值观念的同时,不断借鉴国际影视成功的经验,创造出亚洲式的不同风格的新文化;韩剧制作过程精细,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韩剧始终把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剧情和演员。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发展,使得《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刺激了文化消费,从而带动韩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中国梦”也是文化强国之梦。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必须树立文化创新意识,敢于突破成规,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韩剧的成功对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启示。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说明树立文化创新意识的辩证法依据。
在我国,农村土地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点,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了热门话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材料一: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在保留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第11个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由于土地能够进行抵押融资,潜在的升值空间吸引了一大批炒地者。一些土地炒作者成立空壳合作社,以承包地可以抵押、担保贷款为由,向外兜售“农村土地升值转手倒卖赚钱”。
材料二:围绕土地流转问题,S省人大代表展开了热议。甲代表说:“目前,我省农村土地流转或口头协议,或书面协议,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乙代表指出:“现实生活中,土地流转程序、行为还很不规范,缺乏市场交易平台,农户自发流转一旦出了问题很难调解。”丙代表强调:“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农村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农民可依法自愿选择租赁、入股和股份合作的方式进行流转。”
(1)结合材料和相关经济学知识,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意义,并指出当前存在的不规范的土地流转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土地流转问题的政策建议。
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材料一:2010—2013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G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创新发展:全面优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和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G省所采取的推进创新发展措施的依据。
材料三:新常态下,挑战增多,G省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M省配套打出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以改革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经济发展为着力点,有效推进经济增长后劲和可持续性;以百姓诉求为关键点,牢牢把握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以依法治省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
(2)根据材料三,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相关知识,分析G省为适应新常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中华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材料二:为了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党中央深入研究当前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2015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进 “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说明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提是什么?并从唯物史观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2014年全国网购消费额达27898亿元,占全国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10%,而且还在以30%至40%的速度增长。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消费者的消费更加便利,营销渠道的拓宽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由于诚信缺失,管理不规范等原因,网络欺诈、夸大宣传、退货困难等问题频频发生。
材料二:2015年3月13日,广东省质监局公布了首次对电子商务产品进行质量抽查结果,在抽查的156批次电商产品中,发现假冒产品3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47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30.7%。其中,不合格产品发现率最高的是玩具,达到60%,其次是箱包皮具,达到50%。
材料三:2014年1月26日,为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发布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但是,相关的管理规定还不尽完善,工商总局正加紧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的法治建设,严惩网络售假。
(1)结合材料,概述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运用《经济生活》中企业经营和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措施。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工商总局依法严惩网络售假的原因。
(共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 “有人担忧,说现在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这些建议让我深思,说明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阅读”日益盛行。这种阅读具有方便快捷、生动、轻松等特点,但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每个人对待阅读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人把阅读作为一种享受;有人用阅读来消磨时光;有人把阅读做为考试和工作的手段。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
(1)结合上述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全民阅读。
(2)根据材料二,“快餐式阅读”观念的形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归根到底由什么决定?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对于全民阅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