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新中国六十年的辉煌历程,是一段上下探索、自我革新的历史。六十年中,我们走过弯路、绕过远路,有过“大跃进”的急于求成,有过“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但最终我们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六十年的艰辛奋斗,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1)结合材料一谈谈,新中国六十年的辉煌历程是如何体现发展观点的?
材料二:“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经济得发展”,这是今年以来中央在全国范围内以扩大内需、普惠农民、改善民生、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的“家电下乡”政策所带来的成效和反应。但在一些地方,却发现家电下乡也存在诸如补贴不能及时到位,下乡产品品种不齐全,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网点分布不平衡等问题。
(2)运用联系的观点,结合材料二谈谈企业应如何开拓农村家电市场?
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分析提炼,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屠呦呦的获奖说明,医疗工作者要摆脱狭隘的偏见,充分利用好中西医这两大医学宝库,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会得到丰硕成果。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给我们的启示。
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最早关注的不是哲学问题,而是具体科学问题。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许多哲学家往往首先是自然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之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被恩格斯称赞为“最博学的人物”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还有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他们孜孜以求地探寻着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创建了一门门具体学科。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视野的不断开阔,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认识的对象由起初简单的个别事物逐渐扩大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后又涉及整个世界。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的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而对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便形成了哲学。
材料二:“建设美丽中国”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有人说:美丽中国应该是山清水秀,空气清鲜,但在最近几年,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久久挥之不去的雾霾从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材料二中体现了规律的什么特征?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给我们的警示。
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油价上涨到5元/L,约有2%~4%的潜在消费者会放弃购车,而油价涨到6元/L,则有5%~8%的潜在消费者放弃购车。调查显示,近5成的车主表示将会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在被调查的潜在消费者中,44.1%的人表示将会推迟购车计划,32.9%表示将会选择小排量汽车,13.0%表示将会放弃购车计划,仅有10%表示没有任何影响。汽油的涨价让人们对汽车使用的另一燃油——柴油开始密切关注,柴油需求量不断上升。
(1)结合材料分析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的。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谈谈汽车企业应该如何应对高油价,使企业走出困境?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当前,扩大内需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外需疲软、内需不振等影响市场稳定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扩大消费任务艰巨。因此,要不断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一:2005—2013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年份 |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 |
GDP(万亿元) |
人均收入(元) |
汽车工业销售 产值/GDP(%) |
2004 |
600 |
16.0 |
6179 |
5.62 |
2009 |
1947 |
30.1 |
10271 |
6.31 |
2011 |
3443 |
39.8 |
14394 |
7.54 |
2013 |
4322 |
47.1 |
16241 |
10.40 |
材料二: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