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答题
任弼时同志的整个生活里渗透着原则性。他是很喜欢打靶的。有一次,他住在陕北的一个乡村里,让警卫员给他(创造、制造)一个靶子。警卫员在老乡家里找到了一张芦苇席,做成一个靶子。他问清芦苇席的来历后,马上叫警卫员送回去,他说:“我们不能随便用老乡的一点东西。”他在北京养病时,常到景山散步,他的身体不宜走远路,警卫员建议从一个较近的小门进去。这个小门前面横着一条铁丝,挂着“游人止步”的牌子。他(反对、拒绝)了这个善意的建议,说:“这是园里的制度,我们不能违反。如果(必须、需要)这样做,也得和人家商量,得到(答应、同意)。”去年,任弼时同志的妹妹从湖南到北京来看他,临走的时候,请他写一封信给湖南省委,给他丈夫介绍一个工作。他觉得这样做不合乎组织原则,断然拒绝了。
①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②用“//”给这段话分层,层次间是(  )关系。
③这段话写任弼时同志的(  )件事。写出每件事的大意。
④写出中心句。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 他攀山越岭 勘测线路 晚上 他就在油灯下绘图 计算 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 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 不但惹外国人讥笑 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给文中两处未加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嘲笑() 周密() 勉励()
(3)这一段内容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这句话在全文中有 ()作用。
(4)遇到困难时,詹天佑是怎么想的?这说明詹天佑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5)学习了詹天佑的伟大精神后,你想对詹天佑说:



(6)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阅读并回答问题。
南开大学——()的免费生
1913年8月,周恩来考入了天津南开学校.南开学校是一所全国闻名的学校,教师水平高,学生学业成绩好.但是南开学校考试难,课业重,学费也很贵.
当时周恩来是跟着伯母过日子,全家靠伯父给人家做工得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家庭十分贫困.周恩来吃穿极其简朴.他常常带一小罐酱当菜吃;学校要求衣着干净、整齐,而周恩来只是一件蓝布长杉,只好晚上洗、白天穿.
周恩来是个有志气的孩子,学习特别勤奋、刻苦.他不仅努力学习好每门功课,成绩总是全班第一,而且课余还读了不少有关中国历史的书,所以作文也写得非常出色.全校考作文,周恩来总是名列前茅.
周恩来品学兼优,全校同学对他十分敬重,老师们也赞叹不一。他那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全体老师的心。老师们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要求学校免收周恩来的学费。学校接受了老师们的意见,周恩来成了南开学校唯一的免费生。
(1)给题目补充完整。
(2)短文通过记叙周恩来 ___,_这两件事。
(3)画出有关周恩来家境贫困的句子。
(4)周恩来成了南开学校唯一的免费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3)4两小题,说一说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应该思索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把你真实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我们心连心
郑成功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1661年,他带领两万多名将士,乘百艘战船,历经9个月浴血奋战,把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境,收复了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决定给高山族同胞送去耕牛犁锄和布料向他们传授生产技术发展农业和高山族共同开发台湾。
锣鼓响了,民歌唱起来了,在欢歌中,全村老少排列整齐,领头的长老双手捧着金、银、谷、土四盘礼品,恭恭敬敬地献给郑成功,作为他们回敬的礼物。
郑成功向高山族乡亲拱手致意,兴冲冲地说:“东渡台湾,收复祖国的河山,为的是同心开发宝岛。赠给你们的东西,为的是生产兴旺,这是应该做的事,怎能收你们这样贵重的礼物呢?
长老说:“有来有往,兄弟情谊,请收下吧!”
郑成功笑盈盈地说:“尊重高山族兄弟的礼节,我收下一盘最珍贵的礼物。”说着,他双手接了一盘土。长老说:“收礼品自古都是收金收银,怎么只能收土呢?”
郑成功把手中的一盘土高高举起,大声回答:“土地,是我们祖国么!有了土地,就能收谷子,产金银!”
(1)在短文第二自然段的空白处填上标点。
(2)照样子,写词语(各写两个)
①笑盈盈
②恭恭敬敬
③高高举起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句,
改成陈述句为:
(4)郑成功为什么“收土不收金”?

(5)我们学习郑成功什么精神?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的爱因斯坦
一个在柏林饱受歧视的波兰学生曾去拜访爱因斯坦,请爱因斯坦为他写一封推荐信,以便他能顺利地在柏林求学。问清缘由后,爱因斯坦答应了他的请求,为他起草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推荐信。拿到推荐信后,满怀感激的年轻人又提出了一个请求:“请问您能不能给我一张有您签名的相片?” 他想以这种方式来永远记住这个慷慨帮助他的名人。“好的,”爱因斯坦接着说,“但你得答应也送给我一张有你签名的照片,这样才平等。”
就是这句话,改变了这位青年的一生。拿到推荐信后,这个年轻人顺利进入了柏林一所名牌大学学习。他发奋学习,毕业后成为了爱因斯坦的得力助手,并且以《麦克斯韦场方程的非线性概括》一文扬名天下。他,就是后来名誉物理学界的著名科学家英费尔德。
很多年后,英费尔德回忆起这件事,依然泪流满面:“他的话使我感到平等并给了我自信,他的话是我前进的强大动力 …… 尽管当时他穿了一件皱巴巴的上衣,裤子上还掉了一个主要的纽扣,但是什么都影响不了我对他的无比尊敬。 ”
(1)给题目补充完整。
(2)写下意思相反的词:
顺利()尊敬() 发奋()
(3)认真读短文把词语补充完整
热情( ) 满怀( ) 发奋( )
强大( ) 无比( ) 扬名( )
泪流( ) 饱受( )
(4)爱因斯坦的的这句话,改变了青年的一生。他的话使青年感到是他前进的强大

阅读并答问题。
李子核
妈妈买来李子,放在盘子里,打算吃完饭分给孩子们。
瓦尼亚从来没有尝过李子。他不停地围着李子打转转(zhuǎn zhuàn),一会儿去闻闻,一会儿去摸摸。他很想马上就拿一个来尝尝。
瓦尼亚黑溜溜的眼珠往四周转(zhuàn zhuǎn)了一下,看看别人没有注意他,就踮起脚尖,抓起一只李子,赶快塞(sāi sè)进嘴里去。
吃完饭后,妈妈数(shǔ shù)了一下李子,发现少了一只,就问孩子们:“你们吃过李子吗?”
大家说:“没有!”
瓦尼亚脸红得像只熟透的大番茄,也说:“没有,我没有吃!”
妈妈看了看瓦尼亚,说:“谁吃了李子,这倒不要紧。可是李子有核,谁要是把李子吞下去,那么过一天就会送命的。”
瓦尼亚听了妈妈的话,吓得脸色苍白。他摇晃着两只小手,结结巴巴地说:“没有,我把核扔到窗子外面去了。”
一家人都笑了,而瓦尼亚却哭了。

(1)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2)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瓦尼亚的动作的词有
,说明瓦尼亚
(3)第三自然段中,描写瓦尼亚的动作的词有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它把比作
(5)妈妈说吞食李子会送命,是为了
(6)“瓦尼亚却哭了”是因为
(7)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