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注:人均信息消费量我国为192美元, 美国为3400美元。
材料二:有专家提出,促进信息消费应以市场为向导,打破行业进入壁垒,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企业公平竞争,在竞争性领域坚持市场化运行。政府应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安全诚信有序的信息消费市场环境。
(1)分析说明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促进信息消费。
王老师手中现在有一笔余钱,打算进行投资,寻找“钱生钱”的途径。请问:
(1)王老师“钱生钱”的途径主要有那些?
(2)你认为王老师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买一赠一,赠品、奖品不予‘三包’,打折商品概不退还;某银行注销卡申请书规定:(消费者)同意自递交申请之日起45天(含45天)内继续承担被注销卡产生的风险损失;……”是2006年3·15晚会现场揭晓的十大霸王条款中的部分内容。这些“霸王条款”让许多老百姓“有冤不能伸”,吃了不少的哑巴亏。运用经济常识回答:(8分)
(1)为什么要反对“霸王条款”?
(2)怎样才能根除“霸王条款”?
“十二五”规划将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受到各界瞩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组织力量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并开展了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社会各界踊跃提意见,谈建议,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出谋划策。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材料二中国居民消费率与OECD平均消费率对比情况
注:①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②OECD即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
材料三: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但在收入分配中出现一些问题。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之差是2.57倍,到2009年达到3.33倍;2000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到2005年已增至4.88倍,而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2008年西部的贵州与东部的浙江人均GDP之比为1:3.3。
材料四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全球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对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形成新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巨大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而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扩大内需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时期,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注重发挥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
(1)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积极参与此主题活动的政治意义。
(2)材料二反映什么经济问题?
(3)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内在经济联系?并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三中出现的问题。
(4)结合材料四,说明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哲学依据。
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能源资源要素成本长期被低估,而资源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在强化。半年前,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不大,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要求深化能源价格改革,调整天然气价格。各地政府都在准备上调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北京等多省市还举行了城市民用管道天然气输配价格调整听证会,天然气涨价可谓箭在弦上。
当前,我国通胀预期不断高企,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更是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天然气暂停涨价。
材料二北京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稳定物价精神,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通过新增“菜园子”等方式提高菜、肉、蛋等的自给率和应急保障能力,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了市场监督,严打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行为;向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暂停天然气涨价的唯物辩证法启示。
(3)结合材料二,分析北京市政府在稳定物价中履行了哪些政府职能,以及为什么必须承担稳定物价的职责。
材料一:
材料二:《人民日报》文章《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中指出,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财富明显向资本倾斜。材料三: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增强居民特别
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请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