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2)最后一句诗人写友人住处的环境是为了告诉读者什么?
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感人至深。 |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
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
D.这两句诗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自己深感孤苦无依而顿生哀怨。 |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时,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以此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 |
B.颔联从横的方面渲染。作者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 |
C.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 |
D.前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激昂转为悲愤,由高亢转为压抑。 |
与本诗最后两句感情基调不相近的一项是
A.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B.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
C.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
古诗文阅读
(一)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附陆游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3.有人说,这首诗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情感的表达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词内容做出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
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山 行
〔清〕 姚 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íwú):香草名。
(1)第二句中的“窈窕”和“绿”用得新奇生动,请选择其中一个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分别概括两阕的主要内容。
答:上阕中作者望见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体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封”“飘”的妙处。
答:“风流人物”在文中是指什么样的人物?
答: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