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④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 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 ③熟羊:地名。 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待侯君乎”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公问其故 | 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C.其真不知马也 | D.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侯可入京应诏,回乡后将钱全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
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 |
C.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他设计迷惑敌人。 有功,被韩琦推荐作了泾阳知县。 |
D.侯可的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馈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 |
办嫁妆;友人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其义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比还 比: ②娶妇必责财 责:
③因城熟羊以抚之 城: ④急人之急 急: 翻译下列句子。
(1)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
译:
(2)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译: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②于车,人心调③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④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子期,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王子期:战国时期驾车能手,即王良。②安:安稳。③调:协调。④诱道:引导。此处之“道”,同“导”,不作道路解。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1)三易马而三后()(2)而后可以进速致远()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时错了。 |
B.我已经尽力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 |
C.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 |
D.我已经尽力了,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过分了。 |
赵襄王“三易马而三后”的根本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读了文章后,我们应努力戒除赵襄王身上所暴露的的缺点。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课文选自由南北朝时(人名)所编撰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同乡人“更相庆”是因为他们以为周处和蛟龙都已死了。 |
B.周处杀虎斩蛟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骨子里所具有的英雄侠气。 |
C.本文主要通过“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件事表现人物个性。 |
D.本文通过周处的事例告诉我们:江山易改,本性也可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①。”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修衣:添置衣服。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使人往贻邑()(2)足以全其节()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
B.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
C.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
D.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
文中表现曾参生活异常艰苦的一句话是“______”。
从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层通过类比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B.第二层描写了来客学问渊博和生活怡然自适。 |
C.第三层运用典故与名人名言证明“陋室不陋” |
D.全文借助陋室不陋体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魏文侯燕①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知于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②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③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燕:通“宴”,宴请。②次及:依次轮到。③毕:竭尽。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皆令诸大夫论己()(2)文侯不说()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
B.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
C.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
D.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
本文中任座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 和 两个字。(请用原文回答)
请具体分析一下“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这句话对于塑造任座或翟黄形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