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一生获奖无数,但他为了中国核武器研究“隐身”长达三十年,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始终没有退缩放弃。他不辞辛劳、不计名利,为了国防科研事业奉献一生,最大动力便是他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2015年1月9日,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于敏院士的事迹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启示?
张某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未通,就用纸片将磁卡孔塞住,使他人不能使用,派出所根据治安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对他做了处罚。
(1)张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他受到了什么制裁?
(2)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类别 |
一般违法行为 |
犯罪行为 |
||
联系 |
① |
|||
② |
||||
区 别 |
社会危害性 |
③ |
⑥ |
|
违法性 |
④ |
⑦ |
||
应受处罚性 |
⑤ |
⑧ |
||
材料:甘肃庆阳师范李勇,家住山区,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不仅经济困难,而且父亲身患重病,无人照料。为了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他从小便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也不肯放弃学习机会,毅然决定“背起爸爸上学”。
(1)李勇的行为珍惜了哪项权利?履行了哪项义务?
(2)为什么说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呢?
材料:为了让同学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实验中学七年级(5)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在班会上,王超这样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我在小学时,被同学们称为小机灵、调皮鬼。叫我小机灵是因为我的动作比较灵活,头脑也比较聪明,我上课爱思考、爱发言,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说我是调皮鬼,因为我好在教室里打闹,有时上课管不住自己,为此也被老师批评过。我的兴趣广泛,看书、下棋、摄影、旅游我都喜欢。我想在新的集体里改正缺点,与同学们互相帮助,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王超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他运用了哪些认识自己的方法?
(3)除了上述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认识自己?
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或者说学习的重要性。)
怎样融入新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