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取铜、锌混合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加入稀硫酸至固体恰好溶解,再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1)滤渣中一定有     ;滤液中溶质一定有    
(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滤渣成分和与滤渣成分对应的滤液中溶质成分,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校营养餐购货时,买进了鸡蛋、牛奶、富含铁的面包。牛奶、鸡蛋富含的营养素为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b与f相连,制取一种俗称“干冰”的气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图g既可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又可用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当关闭K1,打开K2时,可以检验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下列是实验室常见的化学仪器:

(1)a的名称为  

(2)f的名称为  

在某次探究活动中,小明同学往NaHCO 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即认为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小亮同学却有疑问。

【提出问题】在溶液中,NaHCO 3和NaOH真的不反应吗

【猜想假设】

(1)溶液中,NaHCO 3和NaOH要反应

(2)   

【查阅资料】(1)可溶于水的酸、碱、盐在水中能解离出对应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2)部分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

阳离子

OH

Cl

CO 3 2

HCO 3

Na +

Ba 2+

【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往NaHCO 3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

无明显现象

2

往NaHCO 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3

将实验1和实验2所得的溶液混合

有沉淀生成

【解释与结论】

(1)根据实验1中无明显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选填字母编号)

A.混合溶液中没有NaCl B.混合溶液中没有Ba(HCO 32

C.混合溶液中没有NaHCO 3 D.混合溶液中的阴、阳离子不能形成不溶物

(2)实验3中生成的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沉淀中的阴离子只能来源于实验   (选填"1"或"2")所得到的溶液,则实验   (选填"1"或"2")必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依据上述实验及分析,猜想    成立。

【总结反思】两种溶液混合,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化学反应    (选填字母编号)

A.一定没发生 B.一定发生了 C.不一定没发生

某实验小组在做“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

试管中浑浊现象为何消失?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根据已学知识,实验小组对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其化学方程式为  

(2)【查阅资料】

①碳酸盐一般不溶于水,如碳酸钙不溶于水。

②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氢钙易溶于水。

③碳酸氢钙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水。

从物质组成角度分类,碳酸氢钙应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写出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碳酸氢钙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呢?

【假设与猜想】猜想I:能与盐酸反应

猜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

(3)【设计实验并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生成

猜想I成立

实验二: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II成立

实验三: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热

澄清液体又变浑浊

验证了资料描述

根据验证实验写出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与反思】

该实验小组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不断探究。他们不但发现了新的物质,还了解了它的一些性质,并对生活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水垢的形成以及自然界中溶洞与钟乳石的形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