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次探究活动中,小明同学往NaHCO 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即认为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小亮同学却有疑问。
【提出问题】在溶液中,NaHCO 3和NaOH真的不反应吗
【猜想假设】
(1)溶液中,NaHCO 3和NaOH要反应
(2) ;
【查阅资料】(1)可溶于水的酸、碱、盐在水中能解离出对应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2)部分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 阳离子 |
OH ﹣ |
Cl ﹣ |
CO 3 2 ﹣ |
HCO 3 ﹣ |
Na + |
溶 |
溶 |
溶 |
溶 |
Ba 2+ |
溶 |
溶 |
不 |
溶 |
【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往NaHCO 3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2 |
往NaHCO 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3 |
将实验1和实验2所得的溶液混合 |
有沉淀生成 |
【解释与结论】
(1)根据实验1中无明显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选填字母编号)
A.混合溶液中没有NaCl B.混合溶液中没有Ba(HCO 3) 2;
C.混合溶液中没有NaHCO 3 D.混合溶液中的阴、阳离子不能形成不溶物
(2)实验3中生成的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沉淀中的阴离子只能来源于实验 (选填"1"或"2")所得到的溶液,则实验 (选填"1"或"2")必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依据上述实验及分析,猜想 成立。
【总结反思】两种溶液混合,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化学反应 (选填字母编号)
A.一定没发生 B.一定发生了 C.不一定没发生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 。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 。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
|
猜想一不正确 |
步骤2: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
,过一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
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
【反思与拓展】
(1)实验步骤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
(3)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一种物质,该物质可以是 (写化学式)。
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学习小组对蓝绿色碱式碳酸铜晶体[Cu2(OH)2CO3]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Ⅰ.探究碱式碳酸铜受热的变化
【设计实验】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并用于探究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
注: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实验过程】①在装置丙导管a处连接一导管,并插入水中,微热试管,观察到 ,说明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按图示加入样品和试剂,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1)装置乙中的现象是 。
(2)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现象可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可分解,分解产物有CO2、CuO、 。
(4)装置乙、丙位置不能互换的理由是 。
Ⅱ.探究碱式碳酸铜与酸的作用
【实验过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固体不溶解。继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得到蓝色溶液。
【实验结论】碱式碳酸铜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的盐为 。
【拓展延伸】碱式盐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碱式氯化铝[Al2(OH)Cl5]是一种高效净水剂。已知碱式氯化铝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常见的溶剂,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装置。
(1)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 (填字母),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装置B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填字母)。将制得的氧气通入装置G中,发现只有白磷燃烧,对比通氧气前后白磷与红磷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娆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图甲为某小组设计的物质关系框架图。图中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F有毒性,侯德榜先生为D物质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E为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酸。(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转化及反应关系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B、E物质的化学式。B: ,E: 。
(2)E的稀溶液与D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3)D与熟石灰在溶液中反应可以生成C,其反应类型为 。
(4)图乙上方的蓝色火焰是F与A发生反应产生的,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