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装置。
(1)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 (填字母),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装置B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填字母)。将制得的氧气通入装置G中,发现只有白磷燃烧,对比通氧气前后白磷与红磷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娆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可控的火是福,不可控的火是祸。如图是利用对比法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红磷的着火点为 )
(1)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
(2)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
(3)磷燃烧的生成物有毒。与图1装置相比,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
“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做的泡腾片实验,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决定对它们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探究1】用pH试纸测得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9,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
【实验结论1】两者均显碱性,且溶液碱性较强的是 。
实验二:探究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并充分搅拌,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观察到ab段无气泡产生,从b点开始产生气泡。经测定b点溶质只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钠,c点pH为7。
【实验结论2】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分两步发生的,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
实验三: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②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验证】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如图2所示。
【交流反思】试管A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试管B中出现 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论3】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
【拓展应用】溶洞内钟乳石的形成原理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相似﹣﹣溶有碳酸氢钙[ ]的地下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碳酸氢钙会分解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请写出碳酸氢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过程包括如下操作。请回答:
(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
(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该实验中量取的水的体积应为 mL。(水的密度为 )
(4)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标号)。
A. |
④②⑤①③ |
B. |
①②③④⑤ |
C. |
①②④③⑤ |
D. |
④⑤②③①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整理实验台时,发现有一瓶未盖瓶塞且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据老师回忆:可能是 溶液和 溶液中的一种。于是同学们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
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若 |
该溶液是 溶液 |
2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若有气泡产生 |
该溶液是 溶液 |
【交流讨论】
(1)小李认为方案1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
(2)写出方案2中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探究】
老师指出方案2也不够严谨。经讨论后,小组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B;
(2)向滤液B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滤液B中的溶质为 。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液是NaOH溶液,且溶质已部分变质。
【拓展延伸】
(1)取完药品后,应 。
(2)检验滤液B时,下列能代替酚酞溶液的有 (填序号)。
①氧化铜
②铁丝
③硫酸镁溶液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或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B、C的名称:B ;C 。
(2)F装置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硫燃烧的火焰为 色;实验前集气瓶内要装少量水,其作用是 。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若选择图中C和 (填字母序号)进行组装,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利用G装置可以完成的实验有 (填序号)。
①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
②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氢气
③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