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按下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省去)开展有关探究性实验。已知,过氧化氢足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开关K1和K2均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K1、K2,观察现象;
Ⅱ.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观察现象;
Ⅲ.打开K1,观察现象;
Ⅳ.回收锥形瓶中的二氧化锰,洗净仪器放回原处。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步骤Ⅲ观察到试管①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从导管中冒出、 ,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类型是 反应(填“化合”、“分解”或“置换”);
(3)实验完毕后,回收二氧化锰的实验操作是 、洗涤、干燥;
(4)由步骤Ⅱ、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兴趣小组创新实验装置,完成了如下兴趣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装置中,用电热丝引燃红磷的优点是 (请写出一条);集气瓶中的水除了吸收五氧化二磷和降温的作用,还有 作用。
(2)图2装置中,取适量氢氧化钠粉末装入气球,挤出空气后迅速关闭 ,把气球紧紧的套在充满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滤瓶上。关闭 ,打开 ,将氢氧化钠粉末倒入瓶中,迅速上下振荡,观察到气球被吸入瓶内并迅速膨胀,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手触摸瓶底感觉烫手,推测其原因是 。打开 ,控制注射器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关闭 ,此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A作发生装置,需要补充的实验用品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时,为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插入时应注意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结合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引流的仪器 (填序号);
(2)加热时应放置石棉网的仪器是 (填序号);
(3)用②量取10mL液体时,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mL。
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
(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

①仪器X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用 制取 ,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标号)。
③C是一种多功能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和气体的除杂洗气等。若用C装置排空气法收集 ,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另一端出。若用C装置干燥 ,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另一端出。
(2)某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活动中对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检验,分别检验以下溶液的酸碱性:a.稀盐酸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e.氯化钠溶液 f.碳酸钠溶液。
④在该实验中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最合适的是 (填标号)。
A.pH试纸
B.无色酚酞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
⑤该组同学在活动中发现溶液酸碱性规律: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溶液中氯化钠溶液呈中性,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对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产生分歧:
猜想一:碳酸钠溶液自身呈碱性。
猜想二:碳酸钠溶液中混有氢氧化钠。
进一步设计实验来探究:在以上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经检验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充分反应后再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实验结果溶液呈中性,则 (填“猜想一”或“猜想二”)成立。
请你对盐溶液的酸碱性进行评价: 。
实验室现有下列药品和仪器:
Ⅰ.药品:a.浓 b.稀 c. d. e. f.28% g.
Ⅱ.仪器: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 。
(2)利用所提供药品,采取加热方法制取和收集纯度较高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仪器是 (填序号,下同)。如果选用药品 (填代号,下同)加热制取氧气,实验时应该在气体发生装置的导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药品进入收集容器。
(3)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 ,仪器是 。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针对所提供的药品,实验时需事先在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适量水液封进液导管口,其作用是防止气体逸出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