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K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K2SO4和KOH         
猜想四:有K2SO4、H2SO4和K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24)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5)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______(26)__________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
【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7)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28)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航天科技飞速发展,密闭的飞船舱中是如何获得氧气并净化舱里的空气呢?为探究其反应原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过氧化钠(Na 2O 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成氧气,并收集干燥纯净的氧气

【实验步骤】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目的,作出了如下实验设计,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室常用装置B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 2与Na 2O 2反应,选择装置的组合顺序是B→   E→F (填装置编号),你选择该装置的目的是:   

(3)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氧气,还需将上述所得氧气先通装置C、E,最后用装置G来收集,其中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E 的作用是:   ,证明气G中氧气你收满的方法是:   

【反思与评价】

(4)反应后装置F中的过氧化钠固体是否完全反应?

取少量该固体与试管中,加入水后观察到有   产生,说明过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

(5)某同学还想到实验室用装置A也能制得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但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飞船舱内不能用此法提供氧气请说明理由:   (合理即可).

某学习小组对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活动一:用酸碱指示剂探究酸与碱反应的过程。

【实验1】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方法与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3mL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1、2滴酚酞溶液

  

加入稀盐酸后,NaOH溶液中   (填离子符号)浓度减小,进而证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向上述溶液逐渐滴入稀盐酸,振荡

溶液刚好褪色

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2滴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振荡后,再次滴入微量稀盐酸,振荡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   g。

(2)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加入   (填字母序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A.MgCl 2溶液

B.稀H 2SO 4

C.AgNO 3溶液

D.Ba(OH) 2溶液

实验活动二:用变色硅胶验证酸与碱反应生成了水。

【查阅资料】Ⅰ.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Ⅱ.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2】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讨论与交流】

(3)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小芳认为【实验2】不严密,还应补充的实验是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的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放热或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树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病原线虫从松树的伤口进入,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输送受阻、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合成急剧减少。

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份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50克,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欲利用质量分数30%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

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 3H 3N 2Na)和苯并咪唑(C 7H 6N 2)两种有机物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

(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不同。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请列式计算咪唑钠(C 3H 3N 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 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 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 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观察对象

现象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较多红褐色锈斑

③潮湿的纯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 2的方法是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 O 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