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衡阳)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开始实验.图乙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淸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4)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伏安法测量标有电压为2.5V的某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根据电路图完成图乙中实物连接;
(2)如图丙所示,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流表的读数为 A,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保留1位小数);
(3)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次测量,画出了小灯泡中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U—I关系图像(如图丁),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
(4)若将这样的两个小灯泡串联后接在电压为1V的电源两端,则此时两个小灯泡的总电阻为 Ω.
(5)为测量待测电阻Rx阻值,甲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电路(R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他把缺少的步骤补全,并写出Rx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A.按照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B.闭合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
C.表达式:Rx= (用已知物理量和测量出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6)为测量待测电阻Rx阻值,乙同学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电路,R0的阻值已知且电源电压不变,她能不能测出Rx的阻值?答: (填“能”或“不能”).因为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

(1))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有示数,约为电源电压,原因可能是
(2)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 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流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乙可以得出结论:
②上述实验中,小明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然后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V,然后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3)实验室提供了三个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A:“30Ω 2A”,B:“50Ω 1A”,C:“100Ω, 0.1A”,要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滑动变阻器 (填代号)

如甲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关系.
(2)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 (选填“A”或“B”)的动能,该动能是
由______能转化而来的.
(3)该实验中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 (选填 “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 (选填“高
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4)若在实验中,由于木板较短,物体B碰后滑出木板,在不改变原有器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碰后物体B能始终在木板上滑行?方法是 .
(5)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6)这个实验中,利用 ___________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下列实例中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有 .(填编号)
①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②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
③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7)为了让质量不同的甲、乙两球获得相同的初速度,有同学认为可以不用让两球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而是设计了如乙图装置,只要每次让两球压缩弹簧到同样的形变程度后自然释放即可.不考虑各种能量损耗,该方法 (合理/不合理).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第l 、2 、3 次实验装置分别如下图中的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有用功
W /J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总功
W/J
机械效率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l.6
0.3
0.48
83.3%
3
4
0.1

1.l
0.5
0.55


(1)比较第1 次实验和第2 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2)第3 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3)第3 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 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加”或“减小”).因而,由第2 、3 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

物理实验复习时,小美和小丽再探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杠杆右端下倾,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这样做的目的:
(2)小美先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在左右两侧各挂如图甲所示的钩码后,杠杆的 端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将 即可.
(3)小丽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乙所示.小丽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
(4)他们认为(2)问中拉力是做功的.如果水平向右的拉力F大小不变,OA长L,将杠杆从竖直位置拉着转过30°的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