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九思,贵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九思摘其奸,论如法。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恐 。为治,于单赤①务加恩,而御豪猾特严。讼者,抶(鞭打)不过十。诸所催科②,预为之期,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隶莫敢至乡落。县东西通衢七十里,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九思节公费,甃(砌)以石,行旅便之。朝廷数遣中贵③醮(祭祀)神三茅山,县民苦供应。九思搜故牒,有盐引④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尝,民无所扰。岁侵,谷涌贵。巡抚发仓谷数百石,使平价粜而偿直于官。九思曰:“彼籴者,皆豪也。贫民虽平价不能籴。”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而以余谷煮
粥食饿者。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积九载,迁工部主事,历郎中,治张秋河道。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九思议筑减水桥于沙湾,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则有所泄以入海,而不侵田,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工成,遂为永利。
[注]①单赤:孤苦无依的平民。②催科:催收租税。③中贵:有权势的太监。④盐引: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下列句中的“以”与“甃以石”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可以一战 | B.皆以美于徐公 | C.祭以尉首 | D.悉以咨之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徐九思吏治严明,坚决处罚违纪官吏,尽管郡中上司求情也不赦免。治理百姓,则尽力施恩于孤苦无依的平民,严加管束邪恶奸猾的势力。 |
| B.徐九思关心百姓疾苦,他翻修道路以方便交通,又在朝廷祭神扰民的情况下,请求动用府库中的盐税收入来补偿百姓,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
| C.徐九思处理政事灵活变通,灾荒年份巡抚平价卖粮,他认为只有富豪才有能力买粮,因而动用部分粮食无偿周济濒于死亡的饥饿贫民。 |
| D.徐九思注意水利建设,为避免河水泛滥淹没良田,他兴建工程沟通漕河、盐河,使水溢时能泄水入海,水少时又不致干涸,使百姓永久得利。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 袖 ②论如法 如
③县民苦供应 苦 ④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 活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始视事,恂恂若不能。
(2)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
⑴世隶耕 () ⑵邑人奇之()
⑶于舅家见之 ()⑷稍稍宾客其父()翻译划线的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一项是()
|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B.未尝识书具 |
| C.对镜帖花黄 | D.出门看火伴 |
从方仲永的变化中,作者在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媵人持汤沃灌()腰白玉之环()
邴原少孤()同舍生皆被绮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烨然若神人师恻然曰 |
| B.足肤皲裂而不知过书舍而泣 |
| 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一冬之间 |
|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一则羡其不孤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我们可以分别从甲文和乙文中学到什么?
阅读《筑书巢》①,完成小题。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②,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③不觌④,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闲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如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①选自《渭南文集》。②这里指书橱。③妻子:妻子和儿子。④觌(dí):相见。(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字词。
①俯仰四顾()②宾客不至()
③如积槁枝()④乃引客就观之()
(2)选出与例句中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乃引客就观之
| A.而乱书围之 |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C.能以径寸之木 | D.无丝竹之乱耳 |
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
(2)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而 风 雨 雷 雹 之 变 有 不 知 也从文中看,室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 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罪免官。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秦 王 坚 自 河 东 还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1)为 ()(2)患( ) (3)市( )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
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
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 B.可爱者甚蕃(多) |
| C.陶后鲜有闻(少) | D.宜乎众矣(适宜)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简要回答问题。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
|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
|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
|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