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可用 比较自来水煮沸前后的硬度。
(2)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3)小明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其目的是: 。
(4)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图11是元素周期表中碘的一格,请写出从中获取的一条信息 。
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
(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 。
(2)为鉴别这两种物质,某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 。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别滴加 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
台州甘蔗制糖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蔗制糖的部分环节为:清洗甘蔗→压榨甘蔗→分离渣汁→蒸发浓缩→……
(1)甘蔗在压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
(2)渣汁的分离与图中的 (选填“A”、“B”或“C”)实验原理相同。
(3)糖汁在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怎么变化? 。
下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t2<t3)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
t1 |
t2 |
t3 |
物质A(克) |
36.0 |
36.2 |
37.3 |
物质B(克) |
31.6 |
36.2 |
110.0 |
物质C(克) |
0.165 |
0.135 |
0.076 |
(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3℃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 (选填“甲”或“乙”)。
(3)t1℃时,将10克A固体放入4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常用装置。
(1)图甲中,在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 ;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
(2)用图乙装置制取并检验CO2性质时,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原因可能是 。
在研究碱的性质时,向充满CO2的矿泉水瓶里加入少量Ca(OH)2溶液,拧紧瓶盖并振荡,瓶变瘪,但溶液中并未出现浑浊,那么Ca(OH)2溶液是否与CO2反应呢?于是同学们进行了猜想和实验:
猜想一:Ca(OH)2溶液与CO2不反应,是CO2溶于水导致瓶内气压变小而变瘪。
猜想二:Ca(OH)2溶液与CO2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物质。
实验 |
步骤与操作 |
实验现象与结果 |
结论 |
一 |
1.取2个相同的软塑料瓶,分别集满CO2气体,编号为A、B. |
两瓶内气体无色透明,瓶子形状正常。 |
Ca(OH)2溶液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
2.分别向A、B两瓶中加入等量的饱和Ca(OH)2溶液和 ?,立即拧紧瓶盖并振荡。 |
两瓶内液体未出现浑浊;两瓶均变瘪,A瓶变瘪程度更大。 |
||
二 |
1.测出反应前Ca(OH)2溶液的pH. |
大于7. |
|
2.测出反应后A瓶内液体的pH. |
小于7. |
(1)将表中“?”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
(2)能判断“Ca(OH)2溶液与CO2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 。
(3)查阅资料得知:A瓶中未出现浑浊是因为过量的CO2与H2O和CaCO3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有人提出,只要利用现有装置和试剂,对实验一稍作补充或改进就能观察到浑浊现象、请简要说明你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