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完成9—12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解释加点的字
①尝射于家圃 ②释担而立
③微颔之 ④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下列各项中“以”的用法与“以钱覆其口”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跪而拾之以归 | B.以假山奇 | C.我以一日始出时去人近 | D.太祖常劝以读书 |
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①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②因曰:“吾亦无他,惟手熟尔。”
从卖油翁的话语和他的惊人的倒油的技艺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1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嘲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加点的字词。
(1)略无阙处_______(2或王命急宣_______(3)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春冬之时/而忘操之 | B.不以疾也/徐喷以烟 |
C.其间千二百里/其虫旧曾有之 | D.故渔者歌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⑧,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ǐ):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杮(fèi)
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⑧啮:本意是“咬”,
这里是冲刷、冲击。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一寺临河干(2)是非木杮
(3)盖石性坚重(4)如其言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 |
B.求之下流,固傎 |
C.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翻译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2)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治水必躬亲》)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说出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钱氏据两浙时()(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3)但逐层布板讫()(4)人皆伏其精练()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请用文中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
文中哪个词写出喻皓的心理活动,流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本文的最大特点是详略得当,记叙喻皓的语言和塔身稳固的原因较详,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略写,你能说说这样处理详略的好处吗? (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可与易也。……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苏轼《放鹤亭记》有删节)
①放鹤亭:位于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②陂(bēi):水田。③傃(sù):向,向着,沿着④挹(yì):通“揖”,作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
(3)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4)故名之曰“放鹤亭”()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绝知此事要躬行 |
B.①升高而望,得异境焉②风烟望五津 |
C.①作亭于其上②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
D.①好之则亡其国②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2)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可与易也。
译: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闲人”包含两层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
B.乙文是诗人被贬徐州时所作,记述了他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 |
C.乙文指出,好鹤与纵酒两种嗜好,君主因之败乱亡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 |
D.乙文的着眼点不在“亭”,也不在“鹤”,而在赞颂它们高雅的主人。苏轼以极其欣赏的态度摹写了张山人隐居生活的无穷乐趣。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15 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隔开,限两处。
见 路 侧 有 民 裸 露 僵 踣 望 天 而 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虽欲言,无可进者()
(3)岁苦支备()(4)臣怪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甲乙两文都是写规劝齐王的故事,尽管规劝的原因不同,但是规劝的方法相同,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他们都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劝谏?